关键词
金基德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冯志英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基德   电影   女性形象  
描述: 金基德导演是韩国电影界的一匹黑马,近年来屡获大奖,在国际电影界有一定的影响力。金氏电影或围绕女性问题展开,或以女性为线索来讲述,女性处于故事的核心,是渲染的主体。其电影中的女性突破了人们心目中韩国女性的美好形象,常以性受虐者、妓女、被迫害、被欺凌的形象存在。金基德借女性形象表达了韩国民族情感中的压抑、抗争和觉醒。本文将金氏电影分为三个不同的风格阶段,从中选取典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解读《平凡的世界》中的三种女性形象
作者: 宋小英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平凡的世界》  
描述: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成就,作品在诸多方面达到了艺术的高峰,其中路遥对书中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刻画,她们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本文主要对三种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她们演绎着自己平凡的人生,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震撼。
唐五代商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洪英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代商贾小说   唐五代   商妇   女性形象   女商人  
描述: 据笔者统计,唐五代商贾小说中女性形象主要包括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女商人,第二类是商妇.无论是女商还是商妇,其性格特征中始终都有坚强、强悍.商人重利轻别离,商妇必须要支撑整个家庭,必然会培养出唐代商贾小说中的强悍女性形象,同时唐代商妇的性格特征也是社会思潮的必然表现(女权的强大).
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艺术表达
作者: 曹祥英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常以狩猎、打鱼、拳击、斗牛、战争等为主题,塑造了很多硬汉和英雄形象。同时,他也是一位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家,他在《永别了,武器》《伊甸园》《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太阳照常升起》等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女性形象。本文浅析海明威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典型类型和塑造手法,为读者理解其作品提供便利。一、传统的女性海明威笔下的传统女性形象具
柳永词的语言风格及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陈英   来源: 才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风格   柳永   女性形象  
描述: 柳永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他的词对后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柳永词的语言风格,并分析了词中的女性形象。
普希金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香英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诗   女性形象   普希金  
描述: 一生创作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其中爱情诗就占到了总数的四分之一。文章试通过分析这部分作品的特点以及其中的女性形象了解普希金的感情生活,研究这些女性对于普希金的意义和影响。
中西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同质与异质:以莎士比亚戏剧与元明清戏曲为例
作者: 颜晓英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文学作品   同质   异质   女性形象  
描述: 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13世纪中叶至19世纪是女性受压迫最深重的时代,这一时段的女性开始反抗压迫、追求爱情、萌生独立意识。在这一阶段的文学作品中,反映女性生活的叙事文学更好地体现了丰富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莎士比亚戏剧和元明清戏曲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同质与异质进行探讨。
生长于心灵土壤之上的女性形象
作者: 邢玉英   来源: 写作(中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词人   白描手法   《美学》   朱光潜   女性形象   心灵   生长   土壤  
描述: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朱光潜翻译)中写道:“只有从心灵生发的,仍继续在心灵土壤中长着的,受过心灵洗礼的东西,只有符合心灵的创造品,才是艺术品。”领略易安词,品味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会发现这些女性形像无一不是生长于易安的心灵土壤之上的,无一不是受过她的心灵洗礼的。李涪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其词善用白描手法,独辟蹊径,语言清丽,被称为易安体。
十九世纪中国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熊英   来源: 科学咨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学   中国丛报   女性形象  
描述: 女性形象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成为不同性别观念交汇和冲突的焦点,而作为国外中国学研究内容之一的中国女性研究,逐渐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本研究将以中国近代最大英文期刊《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中有关中国女性描写的文章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更加深入的挖掘与解读,揭示这些文章中所建构的十九世纪中国女性形象及其产生的历史根源,从而阐释传教士们对中国女性认识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揭示该形象对中国二十世纪女性解放思潮产生的影响及在中国社会演进过程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进一步认识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
天使与俗女——E·T·A·霍夫曼与蒲松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霍英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蒲松龄《聊斋志异》   E·T·A·霍夫曼的艺术童话   人生经历   女性形象   情感生活  
描述: 德国浪漫主义晚期著名作家E·T·A·霍夫曼的艺术童话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众多篇章都描绘了人鬼相恋的故事,展现了作者借助想象的空间表达自己在世俗世界里对真挚爱情的不懈追求,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各具特色。霍夫曼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天使般的容颜和性格,预示着完满的爱情只有在天堂才能够实现。而蒲松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虽容貌倩丽,但与普通女子别无二致,并且在世俗世界里能够获得完美无憾的爱情生活。这样的女性形象刻画源于两位作家相似的人生经历和不同的情感生活。
< 1 2 3 ... 51 52 5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