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略论毛泽东诗词中的女性形象:兼谈毛泽东的妇女观
作者: 王岱英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女儿   英姿飒爽   真正解放   威武不屈   整体风貌   傲霜斗雪  
描述: 毛泽东诗词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妇女解放的高度重视与深情关注,讴歌了中华女儿威武不屈的斗争精神。本文侧重分析了《贺新郎》、《蝶恋花·答李淑一》、《临江仙》及《为女民兵题照》中所塑造的女革命者、女知识分子和女民兵的光辉形象,并结合毛泽东为1919年长沙少女赵五贞反抗包办婚姻自刎于彩舆中的撼人事件所写的系列文章及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为《新中国妇女》创刊号题词等文中关于妇女问题的论述,剖析了毛泽东的妇女观。
川端康成小说的人物塑造
作者: 何乃英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新感觉派   《伊豆的舞女》   意识流小说   川端康成小说   小说创作   《雪国》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岛村  
描述: 川端康成小说的人物塑造何乃英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川端康成(1899~1972)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在人物塑造方面其特征尤为突出。善于表现卑贱者善于表现卑贱者,善于表现卑贱者的生活和感受,善于表现卑贱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美,这是川端康成在人物塑造方...
论《野菊之墓》的叙事策略
作者: 彭英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权威   男性叙事   叙述声音/话语   叙述眼光  
描述: 《野菊之墓》是伊藤左千夫的经典作品。自1906年问世以来,广受评论家和读者的青睐和追捧。长久以来,关于《野菊之墓》文本的解读,大多赞誉作品描写的纯朴的农村风光与一对少男少女纯洁的爱情,以及弥漫于文本之中的感伤与凄凉。本文通过从《野菊之墓》叙述声音/话语和叙述眼光这两个角度切入,分析文本中隐含的男性叙述眼光和男性话语是如何建构起女主人公民子这一颇具意味的女性形象的。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关于叙述权威的理论,肯定创作者对女性的关注和赞美,同时揭露出文本中隐含的男权意识,并解读出这一叙事策略所铺就的女主人公民子的悲
相同的感情,不同的表现―《诗经》与汉乐府的情诗比较
作者: 赵志英   来源: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汉乐府   诗经   情诗  
描述: 《诗经》和汉乐府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抒情诗与叙事诗的先河,其中情诗占有相当部分。文章从这两大版块情诗所处的社会背景、情诗所表现出来的女性形象以及情诗的表现方式等方面,来探讨其内在的差异。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从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看其对女性生存状态的体验与认识
作者: 潘志英   来源: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私   人生关怀   生存体验   苍凉   乱世   男性中心   情感本能  
描述: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进行较全面的分类剖析,特别是通过对这些女性生存及婚姻现状的剖析,探索张爱玲对女性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的体验和认识:不自主、困窘、难堪、苍凉。并通过张爱玲自己的著述对此加以印证,从而探索张爱玲小说的成就及其局限性。
由《妇女生活》看苏童笔下的女性世界
作者: 汪双英   来源: 咸宁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立   依附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通过对《妇女生活》内容的简析,概括出苏童女性题材创作的共同模式,即以女人与女人的对立来建构小说,创作主旨则重在展示人性的丑陋与恶俗。
迪福《摩尔·弗兰德斯》中摩尔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郭玉英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意识   摩尔·弗兰德斯   女性主义  
描述: 摩尔是笛福笔下广为人知的女性形象,也是批评家们所关注的焦点。因其多舛的婚姻和沦为小偷的不幸经历而被一些批评家冠之以荡妇形象。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摩尔这个女性形象,摩尔是一个具有反抗意识,敢于追求自己幸福和男女平等的女性形象。由于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性,她的反抗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令人欣慰的是,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西方文学女性形象新解读
作者: 夏茵英   来源: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西方文学女性形象新解读
从海伦到简爱-论西方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发展
作者: 王英   来源: 临沧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伦   西方文学   女性形象   简爱  
描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妇女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也在不断变化,文学作品以形象的方式同步反映,关注着不同时代的女性,十九世纪以前的女性形象是男性美的理想的载体和男性个性解决的一部分-爱情自由的必须参与者,而简爱则表现了知识女性在精神,情感方面的不同于传统女性的新思考和追求。
明清仕女画的特征
作者: 王宗英   来源: 大连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阴柔   病态美   羸弱   幽郁   明清仕女画  
描述: 仕女画发展到明清时期,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固定下来,塑造了具有病态美的纤弱清秀的女性形象。此类审美倾向风行于整个明清画坛,除陈洪绶、吴昌硕等少数大家能跳出窠臼自创一格,多数画家均以此作为创作导向,遂形成了明清以阴柔、羸弱、幽郁为主要特征的仕女画风。
< 1 2 3 ... 11 12 13 ... 74 75 7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