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英,劳伦斯】搜索到相关结果 56 条
-
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
作者:
孟培
洪英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女性形象
-
描述:
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掩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因而从对广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身上,可以一定程度的窥探企业产品的特征和社会文化立场,解读女性作为独特社会文化群体是如何传达企业和时代的声音的。
-
女性形象塑造的两条原则:海明威小说的男女形象比较谈
-
作者:
林广泽
汤秀英
来源: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意义
生物学
海明威
女性形象
-
描述:
海明威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和对女性经验的传达,是出于作家对人和人生的认识与理解。海明威注重在生物学和文化意义的层面上对女性形象加以艺术概括和表现,从而传达出他认为是不变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经验;而且,海明威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和对女性经验的传达更是与文学传统保持着基本一致的特性。
-
外婆桥:远离上海的乡土―毕飞宇《上海往事》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沈永英
来源: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
新历史主义
上海往事
乡村
毕飞宇
女性形象
-
描述:
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分析毕飞宇小说《上海往事》的女性小金宝的艺术形象,阐释作家文学想象中的都市与乡村关系。毕飞宇在90年代初的都市书写中所流露的怀旧风格有着个人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与探索,这使他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上海怀旧的女性想象。
-
对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
作者:
孟培
洪英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广告
女性形象
-
描述:
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掩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因而从对广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身上,可以一定程度的窥探企业产品的特征和社会文化立场,解读女性作为独特社会文化群体是如何传达企业和时代的声音的。
-
从《简·爱》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周慧英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简·爱
女性文学
-
描述:
《简·爱》从妇女地位问题这一独特角度,通过女主人公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的曲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不屈服世俗压力、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形象。这一女性形象冲击了男性中心社会的妇女观念,较早地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觉醒女性的抗争,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宿命与反抗:对李碧华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严英秀
来源: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李碧华小说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李碧华小说以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和独特的女性主义视角,塑造了富有叛逆思想和抗争意识的女性形象,对两性关系进行了深度拷问,向"吃女人"的男性霸权文化表示了强烈的质疑和有力的反抗.同时,也对女性自我弱势心理作出了深刻的审视和批判.
-
乔治·爱略特小说女性主义叙事模式的研究
-
作者:
王丽英
来源: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叙事模式
女性意识
-
描述:
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方法,对乔治.爱略特的三部作品即前期的《亚当.彼德》、《弗洛斯河磨坊》和后期的《米德马尔契》中叙述模式进行分析,从而解读出爱略特矛盾的女性意识。在叙事学分析中引入主题分析,研究三部作品的叙事模式,挖掘爱略特小说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时使用同一的叙事模式,揭示了女性人物的悲剧潜质和爱略特矛盾的女性观。
-
"中韩女性教育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
作者:
魏国英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论坛
女性教育
妇女问题
北京大学
专家学者
中韩
历史文化研究
性别研究
-
描述:
2007年4月14日,由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和北京大学中韩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中韩女性教育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中韩两国的五十余位女性研究和女性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
关于团场妇代会+协会工作的探索
-
作者:
王金英
来源:
兵团工运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协会工作
三农问题
女职工
新形势
经济发展
妇女群体
经济组织创新
妇女干部
妇女组织
妇代会组织
-
描述: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及团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促进团场经济组织创新,适应农业市场化发展,提高职工的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成为新形势下发展团场、繁荣
-
女性学理论研究的几点思考
-
作者:
魏国英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女性学
学科建设
学理论
-
描述:
20世纪后二十年,我国女性学学科建设走过了艰难起步与不断发展的时期。进入21世纪,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学理论已成当务之急。在此,我仅就女性学理论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思考,请方家指正。一、关于“女性学”和“妇女学”“妇女学”名称,沿用许久。但我认为,这门学科应改称为“女性学”。这是因为,其一,这门学科是从性别的角度,把人类的一半作为客体对象来研究,称“女性学”要比称“妇女学”更科学、更准确。其二,在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女性”是一个超越社会关系泛指“女人”的合适概念。应该说,在当下习惯话语中,“女性”与“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