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英,丁尼生,,法,多雷绘,王剑南】搜索到相关结果 54 条
-
略论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 ——从《京华烟云》中的几个女性形象谈起
-
作者:
朱巧英
梁素芳
来源:
河南农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复杂性
林语堂
-
描述:
《京华烟云》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大都外美而内秀,可以看出林语堂有一定的女性崇拜思想,但由于传统男权意识的影响,无论他描写的女性如何优秀,也是他站在男性审美立场上发言的,由此可以看出林语堂复杂的女性观。
-
从精神分析角度论《蓝眼睛》中保罗的女性形象——带着创伤去生存
-
作者:
马英萍
来源:
科学中国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梦
扭曲
置换
替代性满足
-
描述:
在托尼·莫里森的长篇小说《蓝眼睛》中,保罗作为小说中的一个黑人女性形象,小时候受到家庭冷落,婚后爱情幻灭,完美性生活成为泡影,并在白人的歧视下痛苦地生存。保罗在白人主导的社会生存,有诸多的创伤,诸多未被满足的被压抑的欲望。保罗以弗洛伊德理论中置换和扭曲的形式,梦的形式,治疗创伤,寻求着被压抑欲望的满足和发泄,最终以认同白人生活和价值观的方式使自己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却也完全失去了自我,成为一个可悲的没有自我的黑人妇女形象,带着创伤在那个白人主导的社会求生存。
-
男性特质视角在西方明清研究中的运用——以方法论的转向为中心
-
作者:
薛英杰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特质
反本质化
社会性别权力关系
反同质化
明清研究
-
描述:
随着西方性别研究和明清女性研究的发展,男性特质成为西方明清研究的重要视角。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1年间)明清男性特质研究以反本质化为立场,分析部分男性群体对传统男性角色的偏离,以打破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本质联系。第二阶段(2002年至今)研究以反同质化为立场,揭示明清男性特质的多样建构及父权制的运作方式。对社会性别权力关系讨论的不足是明清男性特质研究的主要问题。明清男性特质研究需要利用男性对女性的拥有权、女性主体性和男性同性社交欲望等概念,以深入考察社会性别权力关系,更好地实现批判父权制的目
-
自甘堕落的女人们——台湾文学杂志《现代文学》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徐英春
来源:
华夏文化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研究
伪现代女性
台湾文学
《现代文学》杂志
-
描述: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传统女性观念与女权主义思想之间的矛盾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着,当西方女权运动思潮伴随着西方经济、文化潜移默化地推进了台湾社会后,女性意识崛起,当地女性或多或少地被其观念所影响,要求独立自主,发展自我,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等女性意识不断被强化。在《现代文学》小说中人们可以看到,具有传统观念的堕落者,即使侥幸逃过了生理肉体上的惩罚,在内心深处依然无法躲避根深蒂固的、道德精神层面的自我惩罚,而那些自诩为时代新女性的堕落女子则不然,她们不仅公然挑衅传统道德,而且试图曲解新潮观念和思想来为自己的堕落行为
-
浅谈现代女性着装中性化现象
-
作者:
陶辉
熊英
来源:
天津纺织科技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权主义
中性化
-
描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形象已经悄然的发生改变,女性形象从传统的阴柔、脆弱、细腻慢慢向坚强、主动,独立转变。近些年来,时尚界刮起愈来愈烈的“中性化”风潮,让中性化成为一个时尚的概念,并逐渐确立为一种新的前卫风向标。而且伴随女性中性化浪潮的兴起,宣示了女权主义的发展,体现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的提高。本文从时代背景、历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女性中性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
《诗经》与汉乐府诗中弃妇形象之比较
-
作者:
王英楠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诗经》之弃妇诗与汉乐府弃妇诗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從弃妇自身形象,在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恋爱的方式和被弃的态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先秦到后汉,中国古代弃妇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的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以《诗经·氓》与《孔雀东南飞》为例,将《诗经》时代和汉乐府时代诗歌中的弃妇形象作比,使读者了解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中最不幸的部分——弃妇的生活感受,洞察当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时代女子的整体风貌和美德以及婚姻给她们带来的悲哀。
-
《诗经》与汉乐府诗中弃妇形象之比较——以《诗经·氓》和《孔雀东南飞》为例
-
作者:
王英楠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乐府
《诗经·氓》
弃妇形象
-
描述:
《诗经》之弃妇诗与汉乐府弃妇诗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从弃妇自身形象,在爱情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恋爱的方式和被弃的态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从先秦到后汉,中国古代弃妇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的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以《诗经·氓》与《孔雀东南飞》为例,将《诗经》时代和汉乐府时代诗歌中的弃妇形象作比,使读者了解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中最不幸的部分——弃妇的生活感受,洞察当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时代女子的整体风貌和美德以及婚姻给她们带来的悲哀。
-
“兔子四部曲”中简妮丝“逃跑”之探析
-
作者:
郭丽英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生家庭
自我寻找
精神困境
逃跑
-
描述: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文坛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创作了许多广为人知的经典作品。自1960年以来,厄普代克以“兔子”哈利·安斯特朗为主角,陆续创作了“兔子四部曲”,内容涉及广泛,有人称之为“美国断代史”。但不得不提的是,在其第二部《兔子归来》中,作家一反常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崭新的女性形象——哈利之妻,即简妮丝。本文力图聚焦在对哈利之妻简妮丝的“逃跑”分析上,主要就其逃跑的原因、逃跑背后的心路历程、逃跑的意义等三方面进行阐释,以期能对她的逃跑行为做出较为清晰的分析和评判,从而挖掘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人普
-
关于赛春嘎作品中的爱情、性别话语
-
作者:
阚海英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
爱情
赛春嘎
性别
-
描述:
赛春嘎发展了蒙古族诗歌的传统,扩大了形式的内涵量。特别是他的瑰奇、气势的磅礴、造型的优美、情感的热烈,对当代蒙古族诗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赛春嘎不但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小说、散文、评论、翻译等方面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论文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女性与个人的世界—女性成长的故事,主流与边缘—性别书写等研究来探索赛春嘎作品中爱情与性别话语。
-
内蒙古蒙古文学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综述(1977-2013)
-
作者:
阚海英
来源:
前沿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蒙古族研究者
鲁迅
中国
现代文学
-
描述:
比较文学成为新时代人文主义的标志和先锋。从文化交流的本意而言,强调个别文化传统的个性和差异是为了突出其发展路径中不同的偏重,以求在阐释性的交流中达致相互之间的理解、借鉴和融合。中国现代文学蒙古语译介不仅对蒙汉民族交流产生积极影响,而且为当代蒙古族文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因素。研究中国现代文学蒙古语译介,对探求蒙古族现当代文学发展轨迹,总结蒙古族文学史发展规律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作家研究、作品研究、艺术审美研究等方面。研究论文比前期(1949-1977年)发表的更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