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中的女性探析
作者: 王庆美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伊豆的舞女》   成因   川端康成  
描述: 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同时还受日本传统审美意识和佛禅的影响。本文试对薰的女性和川端女性观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身体、空间与性别:西北回族穆斯林女学研究
作者: 胡美娟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空间   性政治   穆斯林女学   身体  
描述: 穆斯林女学是回族民办女子学校的通称,民间简称“女学”。女学最彰显的特点是身体遮蔽与空间隔离,这些符号使女学与穆斯林女性一样,已成为社会舆论与学术研究的关注焦点。西北地区作为回族的主要聚居区,民办女学数量较多,办学历史较长、规模大,正规化程度高,已获得国家教育部门的认可,对回族社区影响很大,是本研究的重点田野点。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理论支撑,引入“身体”与“空间”视角,观察分析穆斯林女学,探析女学中的性别问题。由于相关研究资料缺乏,使本研究在经验借鉴上面临一些困难,但同时也提供了路径创新的空间。本论文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儿童保育工作:以保育机构为中心
作者: 于美丽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儿童教育   中国共产党   儿童保育  
描述: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广大抗战将士、劳动妇女积极参加抗战和生产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日本侵略者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把部分中国儿童掠到日本实施奴化教育,然后再送到中国残杀自己的同胞。儿童问题关系到民族的未来,成为中国共产党不容忽视的紧迫问题。为了培育民族后代,中国共产党提出“重视保育事业,抚养革命后代”和“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在革命根据地制定了许多儿童教育的方针、政策,组建了儿童保教队伍,创办了洛杉矶托儿所、延安保育院等儿童保教机构,实行“保教合一
突尼斯妇女法律地位浅析
作者: 伊美娜   来源: 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3)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突尼斯在妇女权益保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妇女相比,突尼斯的妇女权益受到更多法律保障。不少著名性别研究专家和有关妇女组织的著名人物都认为,突尼斯对妇女权益的维护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是一个值得参考的例子。突尼斯妇女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尤为突出。国际妇女理事会会长马丽·格雷格·舒勒(Mary Craig Schuller)在1966年访问突尼斯的时候就认为,"非洲国家应将突尼斯妇女经
弗洛拉,永远的逃离诱惑: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逃离主题分析
作者: 程美玲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逃离诱惑   女性人物  
描述: 艾丽丝·门罗在《逃离》中向我们叙述了几个不同女性人物的逃离,她们面对现实,出人意料又于情理之中出逃,或者选择离开丈夫,或者选择离开父母,或者仅仅为了逃离而逃。她们在心理与现实中徘徊,不管结果如何,"逃离"成为她们永远的诱惑。
为女性作传-周法高《柳如是事考》对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的召唤与心裁
作者: 廖美玉   来源: 东海中文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柳如是   学术精神   女性传记   自由思想  
描述: 为女性作传-周法高《柳如是事考》对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的召唤与心裁
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作者: 王美龄   来源: 文学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男性世界   心理积淀  
描述: 张爱玲作为一位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女性作家,她的小说世界中的呈现一个又一个的女性典型人物形象,这些女性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现状和困境。为了表现这些女性主体的重要主题,张爱玲刻画出了那个时期男性的真实面貌,她小说里的男性角色也是精彩纷呈。但是这些男性形象他们身上都有着人性的劣根性,自私自利、虚伪、残忍、游戏人生。他们大多对待女性也有着有着本质的相似:寡于情、陋于质、趋于利、薄于义。本文就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历史语境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食物”叙事传统
作者: 董美含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女性   汤亭亭   小说人物   女阿   谭恩美   族裔   Kingston   《女勇士》   叙事传统   《喜福会》  
描述: "食物"叙事是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一直被传承的写作传统之一。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黄玉雪(Jade Snow Wong,1922—2006)作为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先驱创作《华女阿五》(The Fifth Chinese Daughter,1945),奠定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以描写"食物"意象为主的叙事传统。20世纪末,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1940—)的《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Memoi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19
中越古代女性文学中的“人与天一”思想
作者: 覃美静   来源: 芙蓉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文化圈   薛涛   浣纱庙   百越   文饶   女性诗人   古代女性   女诗人   中国宗教   人与自然  
描述: ,越南文人陆续接受和消化了中原地区的儒、释、道文化,以及各种文化潮流。越南学者陈文饶曾写道:"对越南影响最强烈、最持久的两种中国宗教是道教和儒教。对于从前我国多数人来说,不是儒教,而正是道教,其影响最早、最深。"[1]在以道家思想为主的汉文化的灌溉下
翻译贤妻良母、建构女性文化空间与诉说女性生命故事-单士厘的「女性文学」
作者: 罗秀美   来源: 汉学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单士厘   晚清文学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近现代文学  
描述: 翻译贤妻良母、建构女性文化空间与诉说女性生命故事-单士厘的「女性文学」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