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美,贝蒂·弗里丹,Betty,Friedan,,邵文实,王爱松】搜索到相关结果 463 条
-
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妇女运动
-
作者:
王美秀
来源:
北京大学妇女问题第三届国际研讨会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近代妇女运动
-
以“女性学”观点试论李白杜甫寄内忆内诗
-
作者:
笕久美子
来源: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一近二三十年来,应用“女性学”观点于文学研究中,已逐渐形成一个新潮流。例如,在研究中有意识地采用下面的观点来认识问题: 即近在身旁、朝夕相伴的夫妻关系,相互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换言之,双方究竞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之中?
-
“赠给妻子的诗”与“爱怜妻子的诗”——试论李白和杜甫诗中的妻子形象
-
作者:
笕久美子
来源:
中国首届李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一近二、三十年来、应用“女性学”观点于文学研究中,已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时代潮流。例如,在研究中有意识地采用下面的观点来认识问题:那近在身旁、朝夕相伴的夫妻关系,相互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存在?换言之,双方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之中?这对于以小说为主流的近、现代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作家的日常生活最能暴露(说明)其精神、思想,所以在深入分析、理解他或她的文学作品方面,有不容忽视的价值。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在社会学、历史学等其它领域,而且在文学研究领域中亦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遗憾的是,在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中,这
-
中国妇女运动 1840-1921
-
作者:
吕美颐
郑永福
来源: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运动
-
描述:
本书研究了1840~1921年间中国妇女运动的缘起和发展趋势,揭示了中国近代妇女运动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总结了其规律和特点。
-
近代中国妇女与社会
-
作者:
郑永福
吕美颐
来源:
郑州:大象出版社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妇女学
近代
中国
社会学
研究
-
描述:
本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代妇女史,全面考察并揭示近代中国妇女运动的兴起及妇女生活(包括婚姻家庭、文化教育、就业、服饰、宗教信仰等)发展变化的轨迹及特征,并就社会性别制度等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
云雀之歌
-
作者:
美
威拉·凯瑟
来源: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美国
长篇小说
现代
-
描述:
本书是一本美国现代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一个出生于美国普通家庭的女孩子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成长为一名艺术家的过程。
-
掌起镇举行了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妇女运动会
-
作者:
李黎
陈幼美
来源:
慈溪日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掌起镇举行了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妇女运动会
-
媒介形象与父权规制——论青春家庭剧中都市女性形象的父权制内涵
-
作者:
苏美妮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形象
青春家庭剧
-
描述:
青春家庭剧中的都市女性类型多样,大致有"他者型女性"、"自我型女性"、"依附型女性"三类,每一类女性形象背后都潜藏着"父权制"隐秘而强大的宰制力量。对"他者型女性"的规训体现了父权对女性社会价值的界定权力;对"自我型女性"的惩诫体现了父权话语对女性行动意义的言说权力;对"依附型女性"的矛盾心态体现了父权制既压迫女性也束缚男性的特点。现代女性在电视剧中鲜少被描绘为果敢、独立、专业、自由、智慧的女性形象,这与现实生活中广大女性对社会的承担背道而驰。这一方面显现了传统父权文化对女性价值低定位的强大意识形态影响;
-
当代工笔人物女性形象的发展与创新
-
作者:
孙美玲
来源:
赤子(上中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女性形象
发展
创新
-
描述:
工笔人物画在中国人物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工笔人物画以期长久的发展历史和高质量的画作,在中国画发展的艺术领域中,具有着极大的优势。在工笔人物画作中,以女性为题材的工笔人物画更具有发展潜力,在如今社会的绘画领域中,其发展最为广泛。可以说,女性形象的发展对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就当代工笔人物女性形象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探讨,仅供交流。
-
藏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嬗变
-
作者:
李美萍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
藏族文学
男性作家
女性美
女性作家
宗教信仰
女性形象塑造
西藏文学
男性视角
小说
-
描述:
20世纪50—70年代,藏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可以称为"失声的群体",女性形象是男性视角下的想象体,80年代后,藏族文学涌现出两条线索,第一条依然是男性凭借巨大的文化资源实施的女性形象的建构,不同的是男性作家专注于在宗教、宗族等层面上把女性形象塑造为神话美的象征。直到第一代藏族女作家的崛起后,女性形象才真正回归身体原型,从精神的漂泊、不食人间烟火回归到现实层面。
<
1
2
3
...
30
31
32
...
45
46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