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美,贝蒂·弗里丹,Betty,Friedan,,邵文实,王爱松】搜索到相关结果 309 条
-
弱势群体·女性文本·姐妹情谊——新时期古代女性历史题材小说综论
-
作者:
王爱松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杰出女性
性别身份
姐妹情谊
-
描述:
受“文学是人学”观念的影响,新时期作家普遍将古代 女性当作人来写,导致了对古代女性不平等生存境遇的洞察和对笔下女性人物平等要求、超 凡魅力的描绘。女性作家一方面由于自己的性别而更容易对古代女性产生身份认同,一方面 也受到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更关注女性的解放与男女的平等。但女性文本对古代女性姐妹 情谊的描绘,大半还是出于接触了女性主义理论的现代作家对古代女性生活的浪漫想象。
-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审美选择
-
作者:
王爱松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选择
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
描述:
从女权主义角度考察新时期中国女作家的创作,最初的创作常常被视为不够格的女性文学。但女性作家在融入整个文坛合奏的过程中,的确还触及到了女性的某些特殊问题。在时代的开放态度与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触发下,中国当代女性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性别意识。在总体上呈现出从温柔敦厚到乖戾尖新的转变过程中,不同女性作家仍然做出了各自的审美选择。
-
评赵树勤《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
-
作者:
王爱松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书评价《找寻夏娃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
赵树勤
-
描述:
评赵树勤《找寻夏娃——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透视》
-
编者按
-
作者:
瓦伦丁·M·穆加达姆
王爱松
来源: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平等关系
全球化
性别差距
妇女运动
妇女赋权
妇女人权
行动纲领
暴力
妇女权利
性别平等
-
描述:
1990年代的联合国会议——特别是1993年的人权国际会议、1994年的人口与发展国际会议、1995年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确立了妇女的权利是人权。性别平等对发展和民主的进程至关重要,妇女的赋权(妇女运动长期以来的要求)应得到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北京行动纲领》(TheBeringPlatformforAction)被誉为12个受到关注的关键领域里妇女人权的请愿书,涉及的范围从妇女的社会经济权利(诸如在接受教育、获得就业和收入的机会、消除贫困等方面的平等)到妇女的参政与反性别暴力斗争。
-
沉沉黑夜的闪电与惊雷:安娜与繁漪形象初探
-
作者:
部美美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尊严
安娜·卡列尼娜
繁漪
个性解放
反抗性
-
描述:
在世界文学的人物长廊中有两位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和曹禺笔下的繁漪。她们追求个性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并具有强烈时代反抗精神。她们像闪电一样闪亮在黑暗的夜空,像惊雷一样震撼腐朽的时代。她们虽处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但在她们身上所闪耀的那种人的原始张力却是一致的。
-
李少红创作中悲剧性女性形象的审美价值浅析
-
作者:
崔嘉美
来源:
采写编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少红
女性形象
审美价值
-
描述:
李少红因其影视作品中突显的女性意识和艺术特征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女性独立自强、男女平等的观念始终贯穿着李少红的作品,她用自身影视作品中独特的女性视角表达出对于女性生命的特殊感悟。李少红满怀诗情的女性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女性价值的表达,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于女性意识的反思。这也正是李少红作品的特有的审美价值及其艺术魅力所在。
-
为底层劳动妇女呐喊 ——浅析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瞿林美
来源:
山海经(故事)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顺从考
萧红
女性
-
描述:
萧红在《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既有勇于同旧社会进行抗争的顽强女性,也有顺从于封建意识和男权社会压迫的悲剧女性.作者借助于这些形象展现了中国苦难女性心灵中的痛苦和对美的追求,为底层劳动妇女进行呐喊.
-
《左传》中作为衬托意义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东美
来源:
林区教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陪衬意义
《左传》
女性
-
描述:
《左传》中的女性是研究《左传》者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研究对象。在《左传》中,作者提到了很多女性,有些女性形象鲜明,有些女性只是寥寥数笔带过,有些善名远播,有些恶名昭彰,但是这些女性在整部作品的叙述之下无一例外地都处于陪衬地位,纵观历史,这些女性都该得到研究者应有的重视。
-
《上海姑娘》中新女性形象塑造所受苏联电影影响
-
作者:
冯美
来源:
今传媒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女性形象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上海姑娘》
-
描述:
1958年,留苏学习归来的成荫导演完成《上海姑娘》。影片中,坚强独立的新女性形象颠覆了以往影片男女权利位置关系。该片与苏联电影《没有说完的故事》、《生活的一课》中女主角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以具体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不仅能发现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对我国的影响,而且对电影中男性、女性位置的划分以及新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具有启示意义。
-
张爱玲小说中的几种女性形象剖析
-
作者:
姚昌美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根据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所体现的价值观,本人把这些女性形象分为三类,即妖女与巫婆式,反“灰姑娘式”和良家妇女式。不论哪一种形象,都强烈地反映了张爱玲的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