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美,贝蒂·弗里丹,Betty,Friedan,,邵文实,王爱松】搜索到相关结果 309 条
-
月光下的悲凉:浅析《金锁记》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
作者:
胡莲美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家长
无处可逃
变态
逆来顺受
男性强权
《金锁记》
-
描述:
张爱玲是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区的一位传奇女作家,《金锁记》是她的代表作。她以女性的视角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没落封建家族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指出了封建制度和男性强权是她们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
-
试析莎士比亚笔下的妇女形象揭示的创作思想根源
-
作者:
朱志美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根源
妇女形象
莎士比亚
-
描述:
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学泰斗,正如本·琼森对他评价的那样:他不仅仅属于一个时代,而且也属于所有的世纪。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创造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曾经创作出了各种经典的人物。而在这其中,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感人情深的朱丽叶、聪明美丽勇敢的鲍西娅、痴情勇敢的苔丝德蒙娜、纯情不谙世事的奥菲莉亚、美丽纯洁善良的米兰达等;伴随着这些正面角色的还有一些性格饱满的恶妇的存在:狠毒残酷的麦克白夫人、狡猾的高纳里尔等。这些栩栩如生的、性格迥异的女性,反映、揭示了不同时期莎士比亚不同的创造思想。
-
冷月葬花魂
-
作者:
杨美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试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天才作家曹雪芹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直抒胸臆等多种表现手法,通过对饮食起居、诗社共吟、游园设宴、节日玩乐等多种场景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美丽多才、痴情敏感而具有叛逆思想的封建贵族女性形象。林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她性格上虽有缺点,但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
-
冷月葬花魂:浅析红楼黛玉
-
作者:
杨美
来源:
神州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傲
自卑
悲剧人生
林黛玉
痴情
-
描述:
林黛玉形象从《红楼梦》面试之日起,就是在被理解和被误解中度过的,天才作家曹雪芹运用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直抒胸臆等多种表现手法,通过对饮食起居、诗社共吟、游园设宴、节日玩乐等多种场景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美丽多才、痴情敏感而具有叛逆思想的封建贵族女性形象。林黛玉之死既是社会悲剧,也是性格悲剧;她性格上虽有缺点,但掩盖不了她叛逆思想的光芒。
-
重视服装语言 重塑女性形象
-
作者:
陈富美
来源:
工会博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服装语言
服装文化
女职工
进入小康
首都
国际化大都市
文化品味
申奥
女性形象
中国女性
-
描述:
伴随着申奥的成功,加入WTO的临近,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已是我们首都职工的重要任务,我们首都女职工怎样展示自己的风采,体现中国女性是幸福的、健康的、进步的,服装语言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1995年后,我们的生活已进入小康水平,在服装上也有所体现,我们已远离了服装上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年
-
浅议贝娄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犹太原型
-
作者:
朱志美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型
人物形象
贝娄小说
犹太
-
描述:
贝娄小说中丰富的内容与深刻的内涵主要是通过塑造形态各异的人物形象得以实现的。探讨贝娄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犹太原型不可绕过的是作者对于自身民族文化即犹太性的坚守。其小说创作对于犹太性的展现主要可区分为直白和内敛两类。贝娄虽然受到女权主义运动和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犹太男性作家的群体局限,但如果从犹太原型这一角度审视其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依然可见其对于女性的固化思维。
-
台湾女性爱滋病毒感染者生活经验初探质性研究
-
作者:
蔡春美
来源:
台湾社会工作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殖健康
女性研究
爱滋病毒感染者
烙印
生活经验
-
描述:
台湾女性爱滋病毒感染者生活经验初探质性研究
-
不是要“回家”而是要“竞争”(中央电视台“热门话题”在北京第八次妇代会上的反响)
-
作者:
集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不是要“回家”而是要“竞争”(中央电视台“热门话题”在北京第八次妇代会上的反响)
-
略论自由间接引语在女性文学中的运用
-
作者:
蒋冬美
来源: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由间接引语
奥斯丁
女性主义
-
描述:
自由间接引语是文学作品中具有特殊文体功能的语言形式。文章意在分析这种侧面叙事手法用于女性小说后取得的独特效果,以它在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中的运用为例,对其文体效果加以分类和评述,认为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加强了小说本身的讽刺效果,成功地解剖人物叙述表面的矛盾,揭示人物心理后面潜藏的深刻社会背景,从而更深层地宣扬了女性作家忤逆男性为纲的保守社会的思想。
-
觉醒与困惑——论“五四”女性文学中的爱情抒写
-
作者:
樊青美
来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女性文学
觉醒
爱情
困惑
-
描述: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五四"时期。从历史纵向上看,它打破了男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以初步觉醒的女性情怀,发出了步入社会、创造人生、追求爱情、人格独立的呼声,为中国的女性文学打开了道路,具有开拓意义;从横向上看,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男作家所无法替代的女性心理情怀和艺术气质,加入了"五四"文学的大合唱。本文从创作实际入手,着重考察"五四"女性文学中关于爱情的抒写,突出其"觉醒而又困惑"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