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美,薛爱华】搜索到相关结果 305 条
-
云南少数民族女作家笔下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
-
作者:
袁美华
来源:
滇池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构成
男性作家
人文景观
女作家
民间故事
文化传统
爱情
影视作品
女性形象
云南少数民族
-
描述:
提起云南,人们就会想到天上的云彩,想到它奇特的山川地貌,悠悠的历史岁月,众多的民族构成和引人人胜的人文景观,而这一切,似乎都凝聚在各族妇女绮丽多姿的服饰上,高亢婉转的歌喉中,婀娜蹁跹的舞步里。很多描写云南的影视作品也总是乐于展示这一切,比如《芦笙恋歌》、《阿诗玛》、《孔雀公主》等,这些作品无疑满足了外界对云南的好奇心,也塑造了许多美丽动人的少数民族女性形象。不过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这些形象大多是男性作家塑造的(有的是男作家根据民间故事改编而成的),正如云南女作家黄玲所说:许
-
女书与性别身份认同
-
作者:
傅美蓉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书
承认
身份认同
-
描述:
女书是世界上惟一的女性文字,是女性身份建构的途径之一。作为女性意识高度发展的产物,女书的出现标志着女性身份建构的开始。在女书作品中,女性试图通过强化女性身份、颂扬姊妹情谊、再现女性生活、重塑女性形象等方式来实现身份认同,建构女性集体身份。在后现代社会,身份蕴藏了权力,人人都参与互相界定的游戏。因此,女性必须接纳一个有意义的他者,获得男性的认同,才能最终实现男女之间的平等以及相互承认。
-
浅析吕碧城被遗忘的原因
-
作者:
雷鸿美
吴云珠
粟凤玲
来源:
速读(中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遗忘
吕碧城
原因
-
描述:
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吕碧城以一个先觉女性的形象进入政界、商界、文学界、教育界、新闻界及学术界,一度形成“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盛况,但在1943年吕碧城离世后,她几乎被历史遗忘。本文从历史背景、地域因素、文学创作、个人原因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究吕碧城被遗忘的原因。
-
“三言”中的“闺智”
-
作者:
刘美琳
来源:
青年作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闺智
“三言”
公案小说
商贾小说
-
描述: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其中"智"的思想是为人处事的必要条件之一,它可以帮助人们明事理,辨黑白。本文将通过阐释"三言"中公案小说和商贾小说中女性形象体现出来的智,让读者了解这一思想精华。
-
《诺桑觉寺》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及其价值研究
-
作者:
段美婷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诺桑觉寺
凯瑟琳
婚姻观念
讽刺手法
理性观念
女性身份
奥斯汀
女小说家
寻找自我
女性主义意识
-
描述:
《诺桑觉寺》是著名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典型作品,她向来都是以细微的观察和幽默的讽刺手法来描写英国乡绅家庭的生活和婚姻,在她的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具有理性观念和追求平等意识的女性形象。奥斯汀的女性主义一直备受文学界的欢迎,对其研究也有很多,然而对《诺桑觉寺》中女性主义意识的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对《诺桑觉寺》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及其价值研究进行了具体阐释和分析。在传统观念中男性价值体系和控制欲望很强
-
民族旅游中性别歧视现象的人类学透析
-
作者:
吴晓美
来源:
青海民族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游客
性别歧视
男性从业者
民族旅游
女性形象
-
描述:
长期以来,在绝大多数社会中,女性被排斥在社会高层以外。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现实造成了民族旅游中女性的病理化形象和女性游客的不公平地位,旅游业也因此形成女性主导,而男性受压抑受贬斥的行业性别。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建立游客与东道主的真诚友谊,是顺应世界性别公平潮流的有效措施。
-
女性主义用于电影文本解读的误区:以《从撒切尔夫人看女性社会角色的重新构筑》为例
-
作者:
欧阳静美
来源: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解读
女性主义
-
描述:
从以要求"平等、人权"为主要目的的女性主义的第一次浪潮来袭,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的第三次浪潮,女性主义的研究范围和研究要素不断扩展着,女性主义的研究者不仅对现实现象、对象进行分析,也对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中的女性形象有所研究。就电影来说,普遍使用女性主义的观点解读电影文本,是否不妥?本文将对大量使用女性主义解读电影文本而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
-
独支天穹的柔弱之肩
-
作者:
梁美恋
来源:
北方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蒙古秘史
女性地位
女性形象
-
描述:
《蒙古秘史》是关于蒙古族对自己族源记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印证。《蒙古秘史》讲述了蒙古男人马背上打江山的故事,蒙古族成长的足迹,神圣家族在绝境中浴血草原,血脉在困境中延续的历史画卷重现眼前。“一天生的苍狼与一白色的鹿生了一个名叫巴塔赤罕的人”,这是蒙古族源的最早追溯。野性坚毅的苍狼和聪灵忍耐的白鹿是一些跋涉在历史深处的男女之人。
-
解构“天使”颠覆“妖妇”——论《金陵十三钗》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美红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解构“天使”颠覆“妖妇”——论《金陵十三钗》中的女性形象
-
“娜拉”回来后会怎样?
-
作者:
王美红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使型”女性
韩国偶像剧
“娜拉”式的女性
-
描述:
韩国偶像剧中塑造了一种为了追求自我价值而离开男人的"娜拉"式的女性形象,这类女性形象揭示了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即在与男性的妥协中或丧失了自我的爱情,或在对男性的反抗、独立中走向爱情的绝望。
<
1
2
3
...
7
8
9
...
29
30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