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析《飘》中斯佳丽的女性意识
作者: 闫美合   来源: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飘》   斯佳丽  
描述: 在小说《飘》中,玛格丽特.米切尔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绘了19世纪中期美国南方的生活,并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女性形象。作者赞扬了她们的博爱无私和对自我意识和自主权的追求,充分肯定了她们对社会的贡献,并由此揭示了妇女应该打破世俗的限制而获得解放。
浅析《荆棘鸟》中的三只“荆棘鸟”
作者: 叶美丽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荆棘鸟》   自主意识   爱情  
描述: 澳大利亚女作家科林·麦卡洛19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荆棘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深受广大读者喜爱。通过对文中的菲奥娜、梅吉、朱丝婷祖孙三代三个女性形象的分析,结合她们的爱情选择和女性爱情自主意识,可以领会到她们伟大的爱情和女性拥有爱情自主意识的一种永恒的
论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程秀美   来源: 池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丁玲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结合丁玲的创作实践,着重分析了她所塑造的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展现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轨迹,表现了妇女解放运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说明妇女解放不仅要有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更要铲除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同时还必须把它与民族的解放、全人类的解放连在一起。
二十世纪初期台湾通俗小说的女性形象-以李逸涛在《汉文台湾日日新报》的作品为讨论对象
作者: 黃美娥   来源: 台湾文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逸涛   新女性想像   日治时代   通俗小说   汉文台湾日日新报  
描述: 台灣小說的創作主要奠基於日治時代,但並非始自1920年代,在此之前的報章中便已出現若干小說作品,其中又以通俗小說為夥。此類作品,或出於日人之手,或成於古典文人,後者往往以淺近文言文書寫,究中,身任《臺灣日日新報》記者的李逸濤,最具盛名,而其早期創作頗多發表於《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上,且以描寫女性人物見長。本文透過剖析李氏作品,發現其人藉由廣受歡迎的通俗小說書寫,在大眾娛樂趣味中建構了頗具意義的新女性圖像,從虛構的俠女,到日常中的嬌女、母親、情人、繼母、寡婦、妓女……,或虛或實,呈顯豐富想像空間;尤其在台灣、
《左传》女性人物形象及意义
作者: 吴美卿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左传》   女性人物  
描述: 《左传》女性人物形象 ,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两大体系。其对女性形象的刻划是本着“劝惩”这个目的的 ,力图做到“书以彰善 ,记恶以惩戒” ,并由此形成的艺术意义对后世叙事文学人物的刻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简爱》不同时代的意义:以女主人公形象为例
作者: 周美池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独立   爱情   时代意义   简爱  
描述: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传世之作。它成功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宗教都采取独立自主、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在人们都疯狂地追逐金钱的时代,简爱形象对于抵制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还是有很深刻的现代意义的。本文将对《简爱》女主人公形象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意义做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女性在当下世界应持的爱情观做进一步的研究。
中国舞蹈的实力
作者: 若松美黄   来源: 舞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代舞   表现手法   给人深刻印象   民族舞蹈   城市化   法的要素   情感表现   中国舞蹈   芭蕾训练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舞蹈的实力“荷花奖”比赛是一次令人激动的事件,中国的舞蹈道路可以说是传统与现代和谐发展方面的一个典范。中国拥有一流的演员,男子整体水平十分突出,尤其技术方面:能力强、柔韧性好、身体线条优美、姿态典雅,给人深刻印象。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演员身体的表...
《羽林郎》导读
作者: 美琳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酒家胡   反抗强暴   胡姬   艺术特点   执金吾   羽林郎   吾子   青铜镜   大秦珠   女性形象  
描述: 东汉·辛延年 昔有霍家奴, 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 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 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 广袖合欢襦。 头上兰田玉, 耳后大秦珠。
美的历程——中国女性美的演变与社会变迁
作者: 王金凤   章辉美   来源: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社会变迁   审美  
描述: 女性是社会美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女性自身与其他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美的统一。在这一特殊的审美活动中,女性既是审美的主体,又是审美的客体。伴随社会变迁,透过不同时期的女性我们可以发现:女性美的演变历程不仅是女性形象本身的历史,更是女性的“变异”史、时代的变迁史。
本我·自我·超我——评托尼·莫里森的小说《秀拉》
作者: 崔美云   来源: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秀拉》   自我   本我   超我  
描述: 托尼·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描写了三位典型的黑人女性形象,她们分别是秀拉、奈尔和夏娃。论文运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对小说《秀拉》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分析,提出她们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的象征,体现了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和性别压迫下内心的激烈冲突和扭曲。
< 1 2 3 ... 12 13 14 ... 22 23 2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