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榜样明星
作者: 叶清漪   来源: 明日风尚(娱乐名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势   声线   高中   经营   爱情   家庭   母乳喂养   女性形象   明星   男人  
描述: 对于女性杂志们来说,张柏芝是近乎榜样般的伟大存在:高中未毕业便入行,长着一张玉女的脸蛋,声线却意外的豪迈;拥有美貌却没刻意经营;爱上一个男人即死心塌地,而男人又不见得有权势;最后,为了爱情与家庭抛弃事业。
女人魅——谈雷诺阿笔下的女性
作者: 王清丽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毕沙罗   印象派绘画   人体画   布面油画   雷诺阿   绘画题材   印象派画家   印象主义   画中   莫奈  
描述: 作为印象派重要人物及创始人的雷诺阿是一位平民化的画家。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温暖情怀,尤其是他笔下的女性形象,直到今天仍得到许多人的喜爱。本文谈到了雷诺阿笔下的女性,以及这种女性魅力在其作品中的呈现。
血泪的控诉,艰难的追求(浅论汉乐府民歌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树清   来源: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血泪的控诉,艰难的追求(浅论汉乐府民歌的女性形象)
血泪的控诉 艰难的追求——浅论汉乐府民歌的女性形象
作者: 刘树清   来源: 南宁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血泪的控诉 艰难的追求——浅论汉乐府民歌的女性形象
唐人小说中的女性及唐代士人心态分析
作者: 杨清媚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小说   士人心态   两性关系   文化品格   女性形象   礼教传统  
描述: 从唐人小说入手,通过对其中的女仙、世俗女子、女妖、女鬼,以及女侠等女性形象的分析,探寻了唐代知识分子敏感微妙的内心世界.
卧虎藏龙“藏”了什么?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男性凝视”观点谈武侠电影新类型
作者: 曾武清   来源: 广播与电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凝视   卧虎藏龙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武侠电影  
描述: 本研究以女性主義電影理論「男性凝視」觀點,分析藏在《臥虎藏龍》中的女性形象,進而討論武俠電影新類型的可能。Mulvey在《視覺快感與敘事電影》指出,具有決定性的「男性注視」將幻想投射在女性形象身上,造成女人被當作影像,男人則作為觀看的「運載者」。觀察傳統武俠電影可以發現,女性形象不是被「物化」、「醜化」,就是被「邊緣化」。然而,《臥虎藏龍》顛覆傳統武俠電影以男性為中心的思維邏輯,片中女性不僅掌控情節鋪陳,更挑戰Mulvey提出男性為「觀看控制者」的論調,其中尤以玉嬌龍為代表人物,從其毀棄婚約、盜取寶劍、跳
卧虎藏龙「藏」了什麽?从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男性凝视」观点谈武侠电影新类型
作者: 曾武清   来源: 广播与电视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凝视   卧虎藏龙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武侠电影  
描述: 本研究以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男性凝视」观点,分析藏在《卧虎藏龙》中的女性形象,进而讨论武侠电影新类型的可能。Mulvey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指出,具有决定性的「男性注视」将幻想投射在女性形象身上,造成女人被当作影像,男人则作为观看的「运载者」。观察传统武侠电影可以发现,女性形象不是被「物化」、「丑化」,就是被「边缘化」。然而,《卧虎藏龙》颠覆传统武侠电影以男性为中心的思维逻辑,片中女性不仅掌控情节铺陈,更挑战Mulvey提出男性为「观看控制者」的论调,其中尤以玉娇龙为代表人物,从其毁弃婚约、盗取宝剑、跳
诗的衬托
作者: 古远清   来源: 中学语文 年份: 198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人公形象   思想感情   衬托手法   事物   诗歌创作   正面描写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陌上桑   刻划  
描述: “好花也得绿叶扶”。衬托是一种利用事物间相似(或相反)的条件,来突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所要描述的事物的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常用衬托手法刻划人物形象,即不正面描写人物,却描写别人对他的态度或看法来达到鲜明地刻划主人公形象的目的,如《陌上桑》刻划坚贞美丽的女性形象秦罗敷,用的便是衬托手法:
女儿心性未分明--论杜丽娘形象的文化属性与女性属性
作者: 陈晓清   来源: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属性   文化属性   矛盾调和   杜丽娘  
描述: <牡丹亭>成功地塑造了杜丽娘这一女性形象.在男权制社会的文化压制下,杜丽娘自身性格意识中体现出顺从的文化属性,而与她本性的自然的女性属性形成一种冲突和矛盾.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的文化属性与女性属性处于一种既对立又统一,既相斥亦相容的矛盾状态,而这种状态,又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同是伤心被弃人 异样结局异样情──崔莺莺、霍小玉不同结局之分析
作者: 陈清茹   来源: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结局   霍小玉   崔莺莺   悲剧  
描述: 崔莺莺与霍小玉是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在封建女性的共性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在爱情生活中,崔莺莺和霍小玉同样面对被抛弃的命运,但是由于个性的差异,两人分别选择了不同的结局,一个忍气吞声地接受被弃的命运,一个则在死后也化为鬼魂展开复仇。对这种不同结局的安排,既是崔莺莺与霍小玉不同身分和地位以及家庭环境所决定,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观念和创作动机的不同。元稹塑造崔莺莺,有自饰的动机,体现了他"补过"的男性封建思想;而蒋防塑造霍小玉,则是对李益负心的谴责,且对霍小玉的遭弃充满同情,体现出了一种对女性
< 1 2 3 ... 15 16 17 ... 34 35 3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