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德,戴特·奥藤】搜索到相关结果 143 条
-
西施浣纱
-
作者:
王德清
冷新华
来源:
歌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韵
故事
女性形象
中国古典
西施
-
描述:
中国古典故事为千古东方美韵增辉,一撇一捺的诉说,诉说着中国女人的美丽,挣扎,自由,梦想。透过这些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可以看到中国古典女性的善良魅力。其中四大美女几乎家喻户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的荣辱紧系着当时国家的命脉,百姓的幽幽性命。解读研究她们,方向远比距离重要。
-
丹丹乌里克二号殿所见于阗诃利帝壁画
-
作者:
洛克什·钱德拉
杨富学
来源:
敦煌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诃利帝
壁画
丹丹乌里克
四天王殿
多闻天王
-
描述:
新疆和田丹丹乌里克二号殿发现的造型优美的女性壁画,长期未得正解。综合各种因素,可以确定此女性形象为于阗的保护神诃利帝。诃利帝身份复杂,既是残暴的偷吃孩童者,又有赐子、施财和护佑功能。二号殿中的诃利帝极其优雅,而且与多闻天王雕塑连在一起,二者都受佛陀付嘱以保护于阗,为于阗的保护神,是证该殿应为保护于阗王国的四天王殿。
-
“围城”内外的困境:论王海鸰小说中的婚恋悲剧
-
作者:
黄德志
陈雨馨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婚恋悲剧
王海鸽
小说
女性
-
描述:
王海鸰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家庭婚恋生活的白描,揭示出当代婚恋观、家庭观以及社会价值观的新内涵。通过婚恋形态与内涵多元化存在的深层挖掘,全面剖析当下婚恋模式的多种样式,以不同婚恋悲剧的呈现,解析扼杀婚姻的多重凶手。通过不同女性形象的塑造,反映出女性在婚恋生活中的迷茫与困境,真诚探索了"围城"内外男女两性相处的平衡方式,为婚恋女性开辟了一条自我救赎、自我成长之路。
-
拒绝宰制:巴尔加斯·略萨的反抗叙事研究
-
作者:
张琼
黄德志
来源:
太原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内部殖民
巴尔加斯·略萨
独裁
女性形象
-
描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政治与文学在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化过程中融合。因为中心化一直在西方和东方、男性和女性、白人和有色人种(尤其是黑人)、自我和他者、异性恋和同性恋等一系列两极关系中扮演着完全支持前者、激发对立矛盾的角色,所以巴尔加斯·略萨的创作从后殖民话语转向反抗叙事,在政治和文学层面均具有进步性。他的反抗文学支持文化发展中的异质性和多元化趋势。这种叙事旨在摈弃排他的对立情绪,呼吁种族、阶级、性别乃至意识形态间的联动与契合。
-
李瓶儿形象再认识
-
作者:
张进德
牛亚伟
来源:
昆明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金瓶梅
封建社会
李瓶儿
西门庆
女性形象
-
描述:
李瓶儿是《金瓶梅》中众多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之一。小说描写了她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爱恨情仇。以嫁与西门庆为界,其性格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悍妇变为一个贤妻良母。之所以发生这种根本的转变,一是由于她找到了情感的慰藉,其次在于获得了生理的满足,另外还源于官哥儿的出世。尽管如此,"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伦理环境、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终使她还是未能避免凄惨的结局。
-
奥地利和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刻画:从开端至60年代
-
作者:
魏德
单万里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地利
中国
电影评论
人物形象
对比研究
女性
-
描述:
奥地利和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刻画:从开端至60年代
-
论新感觉派笔下的都会女人
-
作者:
刘军
段德泽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感觉派
传统
都会女人
另类
-
描述:
新感觉派作家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另类的女性形象,奔突着一种强烈的追求自由和个性的主体精神。她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都市的精神文化,对都市的现代化、娱乐化、消费化等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论英国诗人史文朋对邵洵美诗歌创作的影响
-
作者:
孙继成
师文德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邵洵美
反宗教
诗歌主题
女性形象
A.C.史文朋
-
描述: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诗坛,邵洵美可谓独树一帜,他的诗歌主题和创作精神深受英国唯美主义诗人史文朋的影响。通过梳理邵洵美诗歌中的女性、情爱、宗教和道德伦理等主题,探讨邵氏诗歌的创作路径、意象来源,对外国文学的接受以及与史文朋诗歌的内在关系,可以更好地深入理解邵洵美的诗歌。
-
张爱玲与王安忆小说女性生存意识比较
-
作者:
乔菁
黄德志
来源: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意识
张爱玲
比较
王安忆
小说
女性
-
描述:
张爱玲与王安忆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两位独特的女性作家,她们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表现了许多独立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有着柔弱的外表,但是却有一颗坚强的心,读者可以读出她们身上彰显的生存意识。她们的生存意识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也表现在面对自己坎坷人生的奋力反抗。但由于两位作家的生平、时代背景和个人创作价值观的不同,所以她们笔下女性体现的生存意识也有很大不同。
-
反抗文明中的野蛮:对略萨《绿房子》的后殖民解读
-
作者:
张琼
黄德志
来源:
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
略萨
《绿房子》
殖民主义
-
描述: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的小说<绿房子>选择皮乌拉的第一家妓院作为"文明社会"和土著聚居区的交错点,让代表"融合"的各个阶层、各种血统的人物在此粉墨登场,后殖民批评层面的内容充斥于字里行间.一方面,作者利用几个事件穿插叙述,体现了拉丁美洲所承受的殖民影响,塑造了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另一方面,间于"中心"与"边缘"的尴尬身份使得后殖民话语在其创作中如影随形.不同于以往的是,本文将剖析焦点由小说的文本结构转向其精神意蕴.
<
1
2
3
...
10
11
12
...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