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桑《红字》女性主义意识的探析
-
作者:
陈美
学位年度:2009
学位授予单位 :天津财经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霍桑 女性主义意识 男权制
- 描述:纳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小说《红字》的诞生,成为美国文学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同时使他永葆文坛盛誉。小说以十七世纪清教徒统治下的美国波士顿为背景,引入了“通奸”这一社会敏感话题,以女主人公海丝特通奸被发现、受罚为线索,并对以海丝特为代表的女性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命运展开探索。霍桑挥洒了大量笔墨刻画了海斯特为争取自由幸福而勇于反抗传统社会习俗的叛逆者形象,她的坚定的反抗意识贯穿文章始终,从而奠定了海斯特在小说中的“主体”地位。霍桑颠覆了男权社会中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营
- 雷诺阿女性主题绘画研究
-
作者:
刘晓华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 :渤海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雷诺阿 形式内涵 女性主题
- 描述:在艺术史中,雷诺阿被公认为印象画派的领军人物之一,相较于莫奈和德加,他早期富含装饰性因素和传统题材的工作以及临摹卢浮宫内大师们的画作对他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雷诺阿作为一个以理想化女性题材的画家,他继承了洛可可的传统以及其华丽和浪漫的主题,所以在他的艺术主题中人们可以发现生活的欢乐。雷诺阿欢乐女性主题绘画已经成为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他的女性主题绘画中,对女性描绘已经同过去伟大的艺术家提香、鲁本斯、布歇描绘的著名女性美和女性传统角色联结起来。他对女性绘画并没有太多的想法,雷诺阿曾经说过他对绘画的想法没有兴致,
- 雪莱·杰克逊《摸彩》中的女性哥特因素研究
-
作者:
馬丽丽
学位年度:2011
学位授予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女性哥特 《摸彩》 雪莱·杰克逊
- 描述:雪莱•杰克逊是美国1940至1960年间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 自1948年6月24日《摸彩》刊登于《纽约周刊》开始,这部小说就备受瞩目,它被认为是当代美国最惊人最让人难以忘却的小说之一。然而,对于这部广为人知的,揭露人性黑暗、恐慌与冷漠的短篇小说却很少有人评论。本文将从女性哥特角度对这篇小说的女性人物描写,背景设置,象征手法和叙述方式进行解读。 短篇小说《摸彩》洋溢着女性哥特的风格。杰克逊对于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刻画,背景的描写,象征手法和叙述方式的运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角度。这些手法不仅深
- 隋代墓志铭所见女性人物典故及其女性观念
-
作者:
张琼
学位年度:2011
学位授予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女性观念 典故 隋代墓志
- 描述:本文在研读500多方隋代墓志铭的基础上,摘录其中有关女性人物的典故进行综合考察,不但一一寻找每条典故的源流出处,同时参考传世文献记载来发掘隋代墓志铭所引用的典故的深层涵义,即隋代社会对女性在家庭角色中的理想化期许。由于隋代女性墓志大部分志主都是已婚女性,因此她们的活动被限定在“主内”的家族家庭范围中,因而其对女性的理想化主流观念仍然继承了传统思想,围绕着女性孝敬舅姑、依顺丈夫、慈育子女等方面,同时也十分偏重女性诸如家庭和睦、才学多识、道德品性、女子贞节观等方面的内容。隋代墓志铭引用典故的研究学界目前尚无专
- 陈逸飞女性题材作品的艺术与市场因素初探
-
作者:
刘达
学位年度:2009
学位授予单位 :上海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分析 中国内地 艺术性 市场性 现实主义 市场行情 研究对象 陈逸飞 女性题材 油画作品 拍卖市场 市场价值 市场发展 作品艺术价值 艺术家 七十年代 创作生涯 艺术品市场 成交价格 女性人物
- 描述:陈逸飞是中国写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他也是个争议颇多的艺术家,他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作品被誉为其艺术创作生涯中的一座巅峰,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巨幅作品以4032万元的价格成交,再次刷新了中国内地油画作品成交价格的纪录。但是,陈逸飞早期的作品艺术价值并没能在艺术品市场上的拍卖行情中完全体现出来,反而是在八十年代后开始创作的女性人物题材以及其它题材作品更多的占据了陈逸飞拍卖行情中的绝大部分。而其中的女性人物题材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在1991年到1999年的九年时间中的12件价格过百万的成交作品中,以女性人物为题
- 陈染与法国文学
-
作者:
杨杰蛟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影响研究 陈染 法国文学
- 描述: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上一位不容忽视的女性作家,陈染在自己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致力于书写女性的生命体验,形成了具有鲜明辨识度的艺术特点。事实上,陈染作品中文学风格的形成既受益于长久以来域外文学对其不断的滋养,又同其自身在接受影响之后的主动创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近年来的陈染研究中,域外文学与陈染创作之间的相互关联并未得到学界充分的重视。因此,本文尝试以具体的作品分析为切入点,选取法国文学中杜拉斯、萨冈、尤瑟纳尔和普鲁斯特四位作家同陈染进行比较研究,以期对陈染与法国文学的关系进行相对详尽的论述,指明
- 陈丹燕上海书写之研究
-
作者:
吕依嫱
学位年度:2017
学位授予单位 :政治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上海 文化记忆 童话 移民 陈丹燕 身分认同 女性
- 描述:上海自開埠以來,華洋雜處、古老與摩登、傳統與現代等多元文化相融的城市風貌,造就了上海多層次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城市性格。上海女作家陳丹燕帶著相當個人化的視角來闡釋她的城市經驗,其作品時代跨度涵蓋了中國文革前後至九十年代。值得注意的是,早期以寫作兒童文學背景出身的陳丹燕,大多是以溫情的眼光來觀照上海的人事物,時常在文本書寫中注入醒目的童話色彩。綜觀陳丹燕一系列的上海書寫作品,可看到上海移民的身分印記、童年的文革經歷、以及遊歷歐洲的域外經驗等,皆牽動著她觀看上海的角度。她藉由文學創作來逐漸消解自身對上海人身分認
- 阮攸《北行杂录》研究
-
作者:
韩红叶
学位年度:2007
学位授予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现实 七律 阮攸 《北行杂录》 女性人物
- 描述:阮攸(1765~1820),越南大诗人,字素如,号清轩。嘉隆十二年(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作为越南阮朝贡使出使中国,撰有汉文诗集《北行杂录》。阮攸根据所得中国明末清初青心才人小说《金云翘传》,改编为越南喃字长篇叙事诗《金云翘传》。《金云翘传》亦名《断肠新声》,在越南人们通常称之为《翘传》。越南文学界视阮攸为越南的屈原、普希金。时代造就了天才文学家阮攸。阮攸生活的年代是越南历史上发生许多变动的时间段,这是个动荡时代,特别是阮攸生平的头三十年。无论在越南还是在国外,一提到诗人阮攸,无不联想到他的杰作喃文
- 闺人的异境──论《金瓶梅》、《红楼梦》、《镜花缘》中的花园
-
作者:
张瀚云
学位年度:2017
学位授予单位 :台湾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金瓶梅 镜花缘 红楼梦 花园 大观园
- 描述:花園是具有豐富意蘊的地方,每以自成天地、宛若仙境的空間特質,應許一處有別於現實人間的別樣世界。《金瓶梅》、《紅樓夢》、《鏡花緣》皆以女性人物為要角,花園作為人物居遊活動、情節展開的主要背景,小說中的女子接連在花園裡譜寫下閨閣生活與性別政治的外篇,展現出別樣的生命情態與風姿,而這種實現於花園的女性異境,即為本文探論的焦點。 本論文將分就《金瓶梅》、《紅樓夢》、《鏡花緣》三部小說進行專章專題的討論。論文第二章以《金瓶梅》中的花園為重心,探究西門慶家花園與情欲主題的糾纏,花園中恣縱的情欲與代表禮法的閨閣房屋
- 镇压与挣扎:从贝尔·胡克斯的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看《宠儿》
-
作者:
赵欣
学位年度:2010
学位授予单位 :山西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反抗 建构 自我主体性 镇压 挣扎
- 描述:托尼· 莫里森的长篇小说《宠儿》叙述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故事:女黑奴塞斯在携女逃亡途中遭到追捕,为了不使她的女儿重复她的非人的生活,塞斯毅然将刚刚两岁的孩童扼杀。十八年后,奴隶制已经废除,但她的女儿宠儿还魂归来,在塞斯的生活中日夜折磨她来惩罚她的母亲当年的行为。 这部小说生动有力的描述了黑人女奴的悲惨生活。她们忍受来自多方面的痛苦,包括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日夜饱受摧残的她们厌倦了世间的一切,因此身体和心灵上都烙上了深深的伤疤。心灵更是近乎扭曲,“爱”这个词在她们看来就是结束生命,结束眼前的境况。 黑人女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