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人女性的身体诉求
-
作者:
李雪梅
年份期号:
2015-第6期
刊名: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描述: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酷儿理论视域下的黑人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身份诉求(SC13WY18);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酷儿理论维度的托尼·莫里森作品研究(14SA0131) 作者简介:李雪梅(1968),女,四川南江人,副教授,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美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 黑人女性的大众文化批评
-
作者:
张铌
阎立君
年份期号:
2008-第35期
刊名:
科教文汇
关键词:
电影 形象 批评 黑人女性
- 描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作为目前最成熟的第三世界女性主义批评,已经成为当代女性主义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大众文化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形象批评进一步分析其对黑人文学批评的发展的推动和延展,以及对第三世界女性文学批评的启示意义.
-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伟大“母亲”
-
作者:
梁昕
年份期号:
2007-第7期
刊名:
文教资料
关键词:
黑人女性文学 赫斯顿 女性意识 文学“母亲”
- 描述:作为活跃于哈雷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重要的黑人作家,赫斯顿曾经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她在其长篇代表作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以一个黑人妇女珍妮作为主人公,描写她在婚姻中追求自我和平等的人生历程,在以“抗议”为基调的哈雷文艺复兴运动中发出了独特的声音,把黑人妇女敢于争取追求自由、平等和自我的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带进了当时的黑人文坛,为后来美国的黑人女性文学的真正繁荣积淀了丰富的给养。
- 黑人女性主义思想文本表征在中国的影响研究
-
作者:
张晔
沈宏
刘娈
年份期号:
2015-第1期
刊名: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文本表征 影响
- 描述: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是通过美国后现代黑人女性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得以实现的。这些作品在抨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在寻求黑人文化及黑人女性传统的同时寻找黑人女性的身份和地位,在弘扬生命意义的同时批判白人强势文化对黑人心灵的撞击和浸染。文学作品中彰显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引起中国学者广泛的关注,并通过接受其文学特征的影响,展开对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的研究。这对当代中国学界主流话语和文学批评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 黑人女性主义对中国女性主义写作及批评的影响
-
作者:
张礼艳
张晔
年份期号:
2013-第1期
刊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中国女性主义写作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
- 描述:黑人女性文学长期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以及黑人男性文化之外,它的成长经历了漫长的曲折与坎坷。美国黑人女性作为一个边缘的、曾经被压制的群体,到如今发展成为第三世界女性最富有影响力的理论流派之一。如今中国正在进行着自己的文论重建工程,如何使自己的文论话语走出西方中心的牢笼,并将自己的文论话语呈现给世界,以差异的一极参与世界文论话语的对话,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迫切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黑人女性主义对中国女性主义写作及批评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启迪。
- 黑人女性主义对中国女性主义写作及批评的影响
-
作者:
张礼艳
张晔
年份期号:
2013-第2期
刊名: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中国女性主义写作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
- 描述:黑人女性文学长期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以及黑人男性文化之外,它的成长经历了漫长的曲折与坎坷。美国黑人女性作为一个边缘的、曾经被压制的群体,到如今发展成为第三世界女性最富有影响力的理论流派之一。如今中国正在进行着自己的文论重建工程,如何使自己的文论话语走出西方中心的牢笼,并将自己的文论话语呈现给世界,以差异的一极参与世界文论话语的对话,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迫切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黑人女性主义对中国女性主义写作及批评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启迪。
- 黑人“妇女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紫色》
-
作者:
李敏杰
年份期号:
2011-第4期
刊名: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关键词:
性别歧视 紫色 种族歧视 黑人文学 女性文学
- 描述: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创作的小说《紫色》以其新颖的主题构思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作品深刻的思想主题及其社会意义,并分析了作者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创作手法以揭示其主题的。
- 黄翠凝和她的译作《牧羊少年》
-
作者:
郭延礼
郭蓁
年份期号:
2010-第2期
刊名:
东方翻译
- 描述:黄翠凝是20世纪第一个20年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和翻译家。由于这一时段的女性文学尚处于拓荒阶段,对黄翠凝的翻译活动了解得很不全面。在近代女翻译家中,黄翠凝是一位富有实力的译者。她既从事小说创作,又搞文学翻译,而且创作和译作都有较高的水平。黄翠凝(1875—?)系广东番禺人,这里距广州很近,我估计她曾在教会学校读过书,会英文,且能读能译。最早,她的小
- 黄河岸畔的歌者——回族女作家马丽华创作论
-
作者:
杨慧娟
年份期号:
2016-第4期
刊名:
百家评论
关键词:
纪实散文 时代语境 生存命运 小说题材 文化交流 创作论 民族文学 中国女性文学 丽华 宁夏文学
- 描述: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为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变迁带来了新的契机,开放的文化空间诉求使得东西方文化交流成为可能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同时,这样的时代语境也为中国各民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和谐的生长氛围,更为中国女性文学提供了滋生发育的土壤。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宁夏青年作家群”在中国文坛的异军突起,宁夏文学创作势头强劲
- 黄晓娟、正蓉、张淑云著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研究》出版
-
作者:
郭岚
年份期号:
2015-第2期
刊名: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张淑云 出版发行 花园里 民族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书写 当代少数民族 黄晓 上海文艺出版社
- 描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各民族同胞共同步入了社会主义的大家庭。各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多民族性,绚丽多彩的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史包含着56个民族的文学,在这个多民族的文学花园里,少数民族女作家的创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用执著的创作构建着本民族文化,肩负着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重塑,成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精神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