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使的觉醒:艾丽丝·沃克《紫色》中的妇女主义
作者:
胡松波
日期: 2011-01-01
来源 : 华北电力大学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觉醒 和谐关系
描述: 艾丽丝·沃克是当今美国文坛最重要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的很多作品来源于她的家乡—美国南部的佐治亚州,这些作品反映了在白人和黑人男性双重压迫下黑人妇女的生活,以及她们追求平等权利和个人完整生存的斗争。“书信体”长篇小说《紫色》是艾丽丝·沃克表达她独特黑人女权主义的代表作, 1983年沃克在她的论文集《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妇女主义散文》中提出了“妇女主义者”这个词,沃克在她的论文集的前言中对“妇女主义者”下了定义,她指出妇女主义者是来源于黑人母亲民间使用的词语,用于训诫其女儿行为不要太“女里女气了”,而沃克对这
黑夜女性:真实的抑或虚拟的
作者:
蓝爱国
日期: 1997-01-01
来源 : 艺术广角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小说 年代 躯体 女性散文 男性写作 女性化 女性存在 文学写作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90年代出现了一个女性化的写作高潮,各种花枝招展的女性小说选集,各种话梅樱桃似的女性散文全集乃至各色各样的女性主题活动喧哗,把一个没有群体文化话语的90年代转换成为一个整体观察和反省的文学时代。
黑土地上的女性的天空——谈萧红笔下女性的反抗意识
作者:
王妍妍
日期: 2017-01-01
来源 : 皖西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意识 萧红 女性
描述: 萧红是二十世纪女性作家的独特存在,她短暂而漂泊的一生向世人诠释着她对女性命运的深入理解与思考。她性好反抗,从自身体验出发,将反抗意识熔铸在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中。萧红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大众形象,她们生存艰难,受到来自男性的欺压,命运凄惨,但她们在挣扎中反抗,用自己的方式向黑暗的封建社会发出属于自己的呐喊。
黑人男性的转变:艾丽斯·沃克三部主要作品中的黑人男性人物研究
作者:
张娇娇
日期: 2014-01-01
来源 : 四川大学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主义 完整生存 转变 艾丽斯·沃克 黑人男性
描述: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最杰出的非裔女作家之一,1983年她的代表作《紫色》使她成为第一个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女性作家。本篇论文选取了沃克的三部长篇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紫色》和《父亲的微笑之光》。这三部小说主要关注了黑人家庭内部问题,包括黑人男女之间的关系,父女、父子关系,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关系等,揭露了黑人男性对黑人女性的压迫与歧视,以及这种压迫产生的社会根源,并为黑人男女两性和谐相处指出了道路,即通过黑人男性的转变使黑人男女两性获得完整生存。除了发表大量优秀作品,沃克对文学的另一个重要贡
黑人妇女的精神力量:对爱丽丝·沃克《日常用品》的心理分析
作者:
王竹青
日期: 2007-01-01
来源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常用品》 黑人妇女 精神力量 爱丽丝·沃克 心理分析
描述: 《日常用品》是爱丽丝·沃克的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它讲述了二个黑人姐妹迪和玛吉争夺祖母留下的被子而母亲从中调停的故事。本文应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的方法,并根据作者塑造她们的时候受到的心理影响,分析了迪、玛吉和母亲这三个人物,从而揭示出由她们所代表的黑人女性的心理特点。 第一章剖析了激进的姐姐迪。特里·伊格尔顿认为迪只知道追求个人的享乐,等同于心理结构的本我。但笔者发现,迪相信自我的价值,敢于反抗白人社会的压制,而且积极地改变卑劣的生活条件,她的特点更符合自我的“现实原则”,因此迪应该属于自我而不是本我的范畴
黑人女性身份建构研究——以《斯苔拉如何回到最佳状态》为例
作者:
毛艳华
日期: 2016-01-01
来源 :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建构 后殖民女性主义 麦克米兰 《斯苔拉如何回到最佳状态》
描述: 文章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考察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麦克米兰的小说《斯苔拉如何回到最佳状态》中的女性身份建构问题及其所蕴涵的身体、劳动性别分工和种族观念。麦克米兰的作品关注当代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尽管生活在后民权主义时代,但仍然会遭遇性别、种族甚至阶级等方面的歧视与压迫。斯苔拉作为这些女性的典型代表,勇于挑战性别规范、冲破劳动分工观念束缚,以开放、自主的心态积极建构自我身份,彰显了作者关于女性身份问题所作的时代思考。
黑人女性的身体诉求
作者:
李雪梅
日期: 2015-01-01
来源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酷儿理论视域下的黑人女作家作品中的女性身份诉求(SC13WY18);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酷儿理论维度的托尼·莫里森作品研究(14SA0131) 作者简介:李雪梅(1968),女,四川南江人,副教授,四川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主要从事美国当代女性文学研究。
黑人女性的身份认同之路
作者:
郭巍
日期: 2007-01-01
来源 : 吉林大学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关系 女性身份 母女关系 黑人社团 女性友谊 女性的道德自主
描述: 自从人类文明开始之端,妇女就被不公平地认为是道德不健全,思想低劣而又充满野性的一个性别。几个世纪以来,无论是在现实世界中还是在文学作品虚幻的世界里,女性一直苦苦追寻着关于她们身份问题的答案。身份认同这一主题已经成为女性文学传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在《他们眼望上苍》和《秀拉》中,佐拉·尼尔·赫斯顿和托尼·莫里森通过塑造珍妮,秀拉和耐尔这三个女主人公试图追问黑人女性在一个白人意识和男权意识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中的独特身份。该论文拟从心理角度(母女关系),社会角度(黑人社团)和道德角度(自我和他人,独立和关怀的冲
黑人女性的自我寻找历程
作者:
樊敏敏
日期: 2003-01-01
来源 : 武汉大学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重压迫 姐妹之谊 自我 个人历程
描述: 黑人妇女长期以来受到双重压迫:作为黑人她们遭遇种族歧视,作为妇女,她们又不得不在男权社会忍气吞声。伴随着美国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黑人妇女运动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逐渐壮大。黑人妇女在坚持不懈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黑人女性意识体系。长期的政治斗争是广大黑人妇女作家创作的动力和思想的源泉。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正如芭芭拉·克里斯蒂安(Barbara Christian)在Black Feminist Criticism: Perspectives on Black Women Writers中指出:“贯穿美国黑
黑人女性的大众文化批评
作者:
张铌
阎立君
日期: 2008-01-01
来源 : 科教文汇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形象 批评 黑人女性
描述: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作为目前最成熟的第三世界女性主义批评,已经成为当代女性主义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大众文化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形象批评进一步分析其对黑人文学批评的发展的推动和延展,以及对第三世界女性文学批评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