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搜索到相关结果 3 条
-
海峡两岸当代女性诗歌比较
-
作者:
凌孟华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海峡两岸
女性诗歌
-
描述:
如果说台湾女性诗歌在兴起的时间上充当着一种先飞之鸟般的角色 ,那么大陆女性诗歌则以其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具有鲜明的后起之秀特质。二者既存在着“时间差” ,又在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地域环境背后呈现出分流同源、殊途同归的发展轨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表现女性的性别觉醒 ,致力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思考 ;第二 ,采取叛逆与解构的姿态 ,摧毁男权神话体系 ,表达女性对男性中心文化的颠覆渴望 ;第三 ,利用女性的躯体器官与生理现象洞开女性生命之门 ,拓展女性经验的诗性言说空间。
-
孔多塞与启蒙时代的妇女观
-
作者:
刘耀辉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权
女权主义
孔多塞
启蒙运动
-
描述:
启蒙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就妇女本性、社会地位、教育以及婚姻和家庭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辩。孔多塞有力地介入到这场争论中。孔多塞是人权的有力倡导者和捍卫者,信奉自然权利学说,认为自然权利适用于所有人,指出妇女应当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积极为妇女争取选举权、担任公职、平等受教育以及家庭和婚姻上的平等权利。他的女权思想是对妇女运动的巨大贡献。
-
女性文学批评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
作者:
张荣翼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同性恋
女性文学批评
非中心化
女性作家
罗兰·巴特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女权主义批评
罗彻斯特
美国女权主义
后结构主义
-
描述:
60年代,欧美国家随着群众政治运动的风起和结构分解战略在文化界的泛滥,兴起了一种新的批评模式:女权主义文学批评(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或称女性文学批评(female literary criticism)。它在思想路线上申张女性权利,“女权”名称由此而来;它在研究主题上以女性生活为对象,因之与“女性”之称也相吻合。所以,对于欧美国家和地区来说女性文学批评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是异名同实的一对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