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针尖上舞动的浮光掠影:试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刻画
作者: 高佳嘉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病态的女人   浮移的空间   独特的视角  
描述: 对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的简单分类进行分析不足以真正从本质上把握张爱玲小说人物的内涵,必须从背景、表现力、主题等各个方面重新审视张爱玲小说的内在意蕴及其角度,从而在此基础上更明确张对于女性形象刻画的独到之处。张爱玲的小说拥有独特的视角,尤其在题材背景的选择上,倾向于刻画不彻底的人物。人物的不彻底建立在另一个不彻底的基础之上——浮移的空间。张爱玲运用张爱玲式的表现手法,使得笔下的女性形象生动地鲜活于文本之中。诸多女性形象中,以病态特征最为凸显,塑造病态的女人是张爱玲小说荒凉主题的表现需要。
从杜牧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看杜牧其人
作者: 孙大军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诗歌   杜牧   女性  
描述: 杜牧由于其留世的女性题材诗而成为文学史上很有争议的诗人。深入探究杜牧诗歌中描写的四种女性形象,可以看出杜牧对女性的同情和悲悯,难以找到史载杜牧轻薄女性的内容。杜牧诗歌中女性形象的选择与塑造,是与其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个人经历以及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理应把文学形象的杜牧向历史形象的杜牧还原。
明珠的瑕疵与明珠的陨落——谈雨果美丑对照原则下的爱斯梅哈尔达
作者: 宋何勤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选择   爱斯梅哈尔达   巴黎圣母院   爱情悲剧   雨果   对照原则   克罗德   加西莫多   美丑对照   女性形象  
描述: 爱斯梅哈尔达是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精心塑造的一个妩媚、纯洁、善良的女性形象。她不仅有超凡脱俗的外貌,而且有着乐于助人、敢于反抗等优良品性。故历来评论都认为她是雨果笔下“形体和内心高度和谐统一的美的形象”,“是黑暗中世纪的一线光明,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与此同时,在谈论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时,通常只涉及她与加西莫多在外形上的美丑对照,与克罗德、法比等在心灵上的美丑对照,而极少谈及她自身的内外对照,以及自身心灵上的前后对照。由于对她的性格分析缺乏全面的观照,因此对她的悲剧根源的研究,往往
俞正燮女性人物考论成就述评
作者: 余敏辉   孙建美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俞正燮   男女平等   妇女   考论   妇女权益  
描述: 清朝嘉道年间著名考据学家俞正燮,博学多能,不仅十分重视对女性人物生平事迹的考订,并不遗余力地为她们辩诬洗冤,而且寓论于考,考论结合,从朴素的人权观念出发,明确反对男尊女卑,提出女性应与男性拥有平等的权利,尤其是他勇于破旧立新,大胆而尖锐地对一些传统道德观念提出异议,并为维护妇女的权益鼓与呼,考证缜密,持论通达,影响极为深远,俞正燮不愧是我国近代"维护女权第一人"。
戊戌时期关于女子教育的论争
作者: 舒叶和   邓云霞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性趋向   妇女运动   女子教育  
描述: 妇女问题在近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它在戊戌时期被提上日程主要是由于救亡图存的需要,由于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妇女运动始终带有浓厚的政治性色彩。本文从戊戌时期维新派与顽固派就女子教育发展展开的论争这一角度,来分析近代妇女运动的政治性趋向。
唐代女冠诗人:女性文学中的特殊现象——《唐代女冠诗人研究》代序
作者: 李时人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形态   唐代   精神自由   女冠诗人  
描述: 唐代“女冠诗人”与历代其他女性诗人,如宫帏诗人、闺阁诗人、青楼诗人的最大不同,表现在她们在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中,借助宗教的遮掩,在一种特殊的生存状态下,使被压抑的人性得到一定程度的舒展,从而表现出了对个体精神自由的曲折追求,并因此构成了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一种令人深思的、特殊的文学和文化现象。邱瑰华《唐代女冠诗人研究》一书比较全面地对这一文学和文化现象进行了研究,表达了作者比较深入的思考。
吕碧城及其研究
作者: 傅瑛   来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吕碧城   旌德   近现代历史   中国女性  
描述: 吕碧城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位重要的皖籍女作家。在被历史遗忘多年之后,近年来国内学术界有关吕碧城的研究正在启动。本文在进行深入研究与考证之后,就吕碧城生平及有关评述文章发表意见,强调女性文学研究特别需要具备平静科学的眼光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