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浅析《细雪》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路娴   来源: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细雪》   女性形象   日常生活  
描述: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大师谷崎润一郎的力作《细雪》,描绘了生活在大阪船场一个旧式家庭中四姐妹的各自生活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四位女性在日常生活状态下的特定时代形象,她们的爱情抑或婚姻。在四位主人公的身上,氤氲着历史悠久的日本文化,夹杂着古典与现代意蕴。
《洪堡的礼物》中的女性与自然——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洪堡的礼物》
作者: 赵玲玲   来源: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洪堡的礼物》   人类中心论   男性中心论  
描述: 《洪堡的礼物》通过描写两个作家的不同命运,真实地展现了美国现代生活瞬息万变的场景和当代美国人迷惘混乱的精神状态。贝娄在小说中刻画了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并表达了自己对当代社会深刻地思辨和关切。文章从生态环境和女性形象两个方面对小说《洪堡的礼物》进行分析,在揭示小说中体现的“人类中心论”和“男性中心论”的同时为自然和女性赢得更多的平等和尊重。
《黑猫》与《白猫》中“妻子”形象的对比分析
作者: 景佳惠   唐承贤   来源: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猫》   “妻子”   女性主义   《黑猫》  
描述: 美国文学史上两位杰出的作家爱伦·坡和欧茨分别创作了《黑猫》和《白猫》两部短篇小说。根据当时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以女性主义为视角,从迷信的旧时代妇女与不迷信的新时代女性、平凡的家庭主妇与美丽的事业型小女人、生活中以“丈夫”为中心与以“自我”为中心三个方面,对这两篇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从而揭示出两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根源,以期使两篇小说的研究视角更加多元化。
19世纪与20世纪女性书写中女性欲望与女性多重身份构建对比——以《呼啸山庄》与《BJ单身日记》为例
作者: 黄思   来源: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欲望   女性写   女性  
描述: 女性欲望是具有女性诉求的欲望,包含了女性自我对生存、安全感及归属感、爱情、自我实现等等的一种本能以及文化的需要。女性欲望的言说与表达不仅代表着女性逐渐觉醒的自我意识,也是构建女性身份的重要驱动力。《呼啸山庄》与《BJ单身日记》从多个层面塑造了在不同的女性欲望驱动下,女性或是压抑欲望,或是任由欲望驱动的种种行为,刻画出了复杂的女主人公形象,构建出集多重身份于一体的女性形象。通过对比《呼啸山庄》与《BJ单身日记》,能够看出19世纪与20世纪女性书写中女性欲望有着不同发展。而在这些不同女性欲望的驱动之下,也呈现
担当联结者的新女性——解析《霍华德庄园》中的玛格丽特
作者: 高敬   石云龙   来源: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   霍华德庄园   E.M.福斯特   新女性   联结  
描述: E.M.福斯特在《霍华德庄园》中向读者展现出英国社会在20世纪初经历工业化时期产生的纷繁的社会矛盾。在为各种问题寻求解决途径的尝试过程中,作者成功塑造了女主人公玛格丽特这一新女性形象,试图通过她来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精神文化与物质文明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这三个维度的联结。女性不再拘泥于家庭的藩篱,地位提升,甚至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突破口。赋予女性如此重任,表现出福斯特对于新时代女性作用和地位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压迫与反抗——玛丽安·恩格尔《熊》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房雪磊   姜礼福   来源: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熊》   玛丽安·恩格尔   压迫   女性主义  
描述: 恩格尔在小说《熊》中展现了女性在父权文化社会中的悲惨命运。通过揭露父权文化语境下男性及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恩格尔批判了男性中心主义;她通过对女性反抗的展现,表达了对处于弱势低位的女性的关怀以及两性之间和谐共生的渴求。同时,对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塑造亦是恩格尔对其亲身经历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熊》可被认为是一部蕴含深刻女性主义思想的小说。
性别与伦理*——《浮世畸零人》的关怀伦理研究
作者: 唐书哲   来源: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浮世畸零人》   关怀伦理   生态女性主义   莱辛   人类中心主义   性别  
描述: 在《浮世畸零人》中,男性人物大都把班视为异类,并对他进行欺侮、殴打和利用,而女性则把班视为人类,并给予他关怀和帮助。这种性别差异表明,相对于男性以理性和等级为中心的伦理观,女性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对他人的关怀与义务。另外,班作为返祖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原生自然和原始人类的缩影,男性对他的虐待折射了以男性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对自然的压迫。在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下,女性人物对班的关怀表现了她们对以男性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对抗。
寻找黑人女性的精神家园——佐拉·尼尔·赫斯顿和艾丽丝·沃克的宗教思想探析
作者: 蒋曙   来源: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赫斯顿   沃克   基督教   黑人女性   上帝  
描述: 宗教是非裔美国女作家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之一。黑人女作家们没有仅仅停留于质疑传统的基督教,而是致力于寻找并构建一个全新的信仰使其成为黑人女性可以依赖的精神家园。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先驱佐拉·尼尔·赫斯顿在她的小说《他们眼望上苍》中重新解读了基督教和上帝,标志着黑人女性神学的启蒙;之后,在小说《摩西,山之人》中,赫斯顿大胆颠覆和解构了传统的圣经。赫斯顿的"文学女儿"艾丽丝·沃克继承了赫斯顿的宗教思想并发展成为泛神论的黑人女性神学思想。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