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西蒙波娃(外一章)
作者: 郭翠华   来源: 当代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坚定信念   文学作品   法国   妇女运动   爱情   西蒙   雕塑家   罗丹   男人   米尔  
描述: 那天晚上,西蒙波娃在我的梦中再次出现。她给我的感觉就像一支紫罗兰。一个女人成熟的芬芳的确让人很难忘怀。被西蒙波娃深深地吸引住,却不是她的成就。我出生的那年,她就以自己文学作品的成就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大奖了,法国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最杰出的女作家"。我对她产生浓厚的兴趣是近年的事。因为她是西方妇女运动的"先知",她的《第二性——女人》被誉为西方妇女运动的"圣经"。但更重要的是西蒙波娃的确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她在决不依附男人的坚定信念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她获得的不仅仅是事业的
女人干嘛要“主义”
作者: 黄啸   来源: 当代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年轻妇女   芭蕾舞   毛泽东   尼克松   周恩来   妇女干部   女性文学   男人   女性主义   革命运动  
描述: 《尼克松回忆录》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毛泽东、周恩来和我所遇到的其他男人具有的那种幽默感和热情,江青一点都没有。我注意到,替我们当译员的几个年轻妇女,以及在中国一周逗留中遇到的其他几个妇女也具有同样的特点。我觉得参加革命运动的妇女要比男子缺乏风趣,对主义的信仰要比男子更专心致志。事实上,江青说话带刺,咄咄逼人,令人很不愉快。那天晚上,她一度把头转向我,用一种挑衅的语气问道:"你为什么没有早一点到中国来?"当时芭蕾舞正在进行,我没有搭理她。尼克松这个家伙眼睛够毒的,来了六天,就把我们广大的半边天妇女干部给全盘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