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北京舞蹈学院学报】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试论中国古典舞女性形象的塑造
-
作者:
闫妍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塑造
身韵训练
中国古典舞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从中国古典舞女性形象塑造的角度出发,对当前中国古典舞女性形象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典型形象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引申到对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意义和探求,并由此说明"身韵"训练对女性形象塑造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在中国古典舞女性形象塑造中,"身韵"的训练与运用对舞蹈作品的成功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凭借自身独到的肢体语言特性成为中国古典舞创作的不朽之源,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核心的动作语汇和营造出作品所需的艺术氛围,同时培养出众多优秀全面的演员,为众多女性形象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也给编导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挥平
-
舞蹈身体表达的“主体性”自觉
-
作者:
徐颃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体异化
主体性自觉
舞蹈身体
-
描述:
舞蹈对生命的体现意义在于人的主体意识的确立,并在身体表达意识和身体审美意识上不断强化"人"的概念。毫无疑问,这是对舞蹈身体,尤其是对舞蹈身体被视觉权力异化为女性身体及女性形象僵化呈现的文化理想的挑战,同时挑战人们遵从这种"视觉权力"的盲目性。它邀请舞者尤其是女性舞者和他们(她们)自己的"人性"美展开一场个人对话,它告诉所有的舞者,身体之美在于"人性"的张扬,在于人的"主体性"自觉。
-
现代上海都市文化之“舞厅舞”的再解读
-
作者:
张雷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舞厅舞
交际舞
流行音乐
舞女
现代性
摩登文化
-
描述:
20世纪初期,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历史演变并不断向前发展的历程中,由于当时的政府、知识分子和社会大众共同受到资本主义商业力量的刺激作用,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摩登文化"。20-30年代,伴随第一所营业性舞厅的成立,舞厅成为继大众进电影院和逛公园之外的又一个娱乐消费方式,并且与这些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现代性"的物质载体。"摩登"一词成为民国时期上海文化的关键词,上海的舞厅舞也正是孕育在这种摩登文化氛围中。舞厅舞不但成为上海地方性文化的重要标识之一,也构成交际舞在自身历史演变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
大美无言 落地有声:解读美学视野下的《山·风》
-
作者:
陈寅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山·风》
朝鲜族舞蹈
-
描述:
欣赏中国民族舞蹈,如同欣赏百花之争鸣,定会带给人们一场奇妙的美学盛宴。朝鲜族舞蹈因受其民族性格影响,向来以典雅、阴柔、细腻而著称,从人类两性心理结构而言,这些特征是为女性所属。因此,以女性形象为表演主体进行朝鲜族舞蹈创作,则相对易于拿捏、把握该民族审美特征。于是,如此的矛盾冲突在朝鲜族男性舞蹈创作中展开:既要从宏观角度——民族性格着眼,又不能不顾及男性的心理结构特征——阳刚之气。那么朝鲜族男性舞蹈该如何体现美呢?在追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崭新时代,朝鲜族男性舞蹈的美该如何定位?本文以朝鲜族男子独舞作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