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红色经典"改编中女性形象的变化
作者: 张艳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色经典   政治符号   消费符号   女性  
描述: 20世纪50-70年代的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受到政治意识形态的严格规训,并逐渐成为一种刻板的模式,女性形象被政治符号化.在改编剧中,因为资本的介入,使得文艺必须向市场靠拢,"红色经典"也最终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品,而"红色经典"中作为政治符号的女性逐渐被消费符号化了.
迷失而不自知的女性:东北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赵楠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   女性意识   民间故事   男权思想  
描述: 东北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类型多样,本文通过对东北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揭示在男权统治下,传统的伦理道德观的塑造下,东北的女性世世代代的生存状态以及她们是如何完全迷失自我,甘愿沦为附属品.
男性作家笔下的"天使"化女性形象:浅议俄罗斯妇女画廊中女性形象的完美化趋势
作者: 王敏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完美   女性形象  
描述: 俄罗斯文学真正形成和发展是在19世纪初,从普希金开始的,而也正是从普希金开始在俄罗斯文学中出现了一系列优美的女性形象,被称为"俄罗斯妇女的画廊",画廊中的女性往往都是美丽、典雅、聪慧、勇敢,接近男人心目中的完美形象.
英汉动植物词汇所映照出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朱云莉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联想   动植物词汇   女性形象  
描述: 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客观地反映出现实的种种观念.自古以来,人类便与动植物相依相存,人类语言中必然存在大量的动植物词汇.经过历史的沉淀,有些动植物词汇从单一的指向动植物转而用来描述女性的某些行为特征,这一演变过程凸显出沿袭已久的女性作为弱势性别的形象.
试析毛姆作品《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艳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心理分析   毛姆   白日梦   虚伪的女性角色  
描述: 毛姆小说中的女性常常以虚伪,狡猾,又极具破坏力的形象出现,本文运用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分析了毛姆的作品<月亮与六便士))中的女性形象.
后殖民视角下《花鼓歌》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李翔   聂翔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同化   东方主义   殖民内化   文化霸权主义  
描述: 后殖民主义理论为文学批评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其中的东方主义、文化霸权主义以及殖民内化等核心概念更是为文学解读提供了强有力的话语.将后殖民理论应用于华裔美国文学作品的批评实践已屡见不鲜,但将其应用于作品中女性角色的分析上,就是凤毛麟角了.本文旨在将后殖民主义理论应用于<花鼓歌>中女性形象的分析,给予被双重边缘化的华裔女性一个崭新而独到的诠释.
男性凝望下的女性:《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郝菲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欲望   厌女症   男性凝望   他者  
描述: 本文以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菲茨杰拉德的经典著作<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的女性形象,在男性视角中,女性受到男性的压迫和歧视,她们被迫成为父权制桎楛的对象和受害者,并深受厌女症和仇女症之苦.
浅谈丁玲早期小说的文学特点
作者: 任桂娟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特点   丁玲   早期小说  
描述: 丁玲早期小说具有细腻的心理描写、独特的意象选取、塑造了新女性的形象和生动的抒情方式等文学特点,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价值,成就了她在“五四”新文学时期独特的文学贡献.
论《醒世姻缘传》“换心”情节的反讽寓意
作者: 杨华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悍妇   《醒世姻缘传》   换心情节  
描述: 《醒世姻缘传》是明清之际产生的一部世情大作。作品塑造了一批行为张扬放纵的叛逆女性形象,薛素姐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员,她也是明清叙事文学中典型的悍妇形象之一。本文通过“换心”情节简要分析薛素姐叛逆性格的表现,及其叛逆性格的复杂性、局限性。从而剖析了其中的反讽寓意。
明清小说中的女性情爱观
作者: 俞应进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变化   奔放与内敛   女性情爱观  
描述: 明清时代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黄金期,为迎合新生市民阶层的需要产生了不少为市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书籍,然而这些书籍,高雅与低俗并存.明清小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单线结构到网线结构的发展模式,人物形象也从脸谱化发展至性格多样化,且血肉饱满,更加符合现实人性发展的状况,本文从下面几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来分析其情爱现的的变化,尤其是女性形象的丰富发展所带来的变化.愈加丰富饱满的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表现在对她们情爱心理的细腻刻画上,作家们开始注重女性内心世界的表现,揭示她们在爱情方面的心理感受及对爱情婚姻的认识.本文主要从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