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天地之宽与女性解放:延安女作家群述论
作者: 赵学勇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转型   延安   女作家群   女性话语形态  
描述: 方式参与新中国的文化设计与创构之中。在她们身上,表现出强烈的女性解放与社会革命融为一体的群体性特征,这使她们创造的女性话语具有了丰富性和多向性的内涵。延安女作家群开创了一种新的女性话语的表述空间,其话语形态富有鲜活的历史感、崇高感和使命感,对中国新文学特别是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观的初建及其反思:以《浮出历史地表》和《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为中心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女性创作   现代文学史   中国女性文学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文学创作   女作家创作   文学史观念   现代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文学史格局  
描述: 文学史观的核心是如何看待文学的历史,其实质是在一定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精神导引下,对以往的文学现象加以筛选,构建形态,并给予阐释和评价。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者在探讨文学史研究多元化的可能性时,明确提出打破文学史研究的既成格局,重新评估中国新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以期“把文学史研究从那种仅仅以政治思想理论为出发点的狭隘的研究思路中解脱出来”。
《红楼梦》与20世纪中国文学
作者: 王兆胜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模式   中国新文学   《红楼梦》   反叛精神   存在悲剧  
描述: 20世纪中国文学与《红楼梦》存在着广泛、内在而又深刻的渊源关系 ,它的生成除了直接受益于西方文化和文学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和审美意识外 ,《红楼梦》这个中国文学的集大成者也不可忽视。本文认为 :《红楼梦》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它在个性解放、悲剧精神、女性形象塑造和叙事模式等方面都具有原型和示范的作用 ,这也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能够健康的成长起来并取得惊人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 ,作者也指出 :2 0世纪中国文学对《红楼梦》是有超越的 ,而它所受到的后者的不良影响亦应引以为戒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