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1165 条
-
王安忆90年代都市小说
-
作者:
佟继萍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都市
独特价值
悖论
女性命运
-
描述:
本文通过对王安忆90年代都市女性小说中上海和女性命运的分析,认为王安忆笔下的上海既不同于现代文学史上一些男性作家独具时代和个性特征的创作,也与海派女作家张爱玲的上海有所区别,这是王安忆经过一番寻找后发现的独特的都市景观。上海都市和女性之间存在亲和与疏离的双向关系,上海女性的命运也是争取独立与无法独立的悖论。此外,王安忆的都市女性小说在创作风格上亦别具一格,创造了独特的女性话语方式、“女工式”的描写、广阔的叙事空间和流动的叙事时间,并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 王安忆90年代都市女性小说具有非凡的文学价值,不仅是
-
性别、种族、文化
-
作者:
刘心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
美国华裔
女性写作
种族
性别
-
描述:
本选题以西方经典女性主义、美国黑人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种族理论、后殖民理论和文化批评的相关成果为参照,选取有中国血统的美国女性公民用英语创作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力图揭示其女性主体性和文化身份的独特构成。本文围绕美国华裔女性文本中的性别、种族和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了美国华裔女性主体的多元建构以及与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阐明了其对于西方经典女性主义和文化批评的建设性意义。
20世纪的女权主义以强烈的性别色彩和主体意识为妇女谋求解放,但是其单一的白人中产阶级女性立场却导致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分化。与西方经
-
试析广告中的性别歧视及其成因
-
作者:
杨芳芳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歧视
大众传播
《广告法》
中国
广告角色
广告作品
价值取向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通过解读大众媒体上的广告中大量存在的角色单一、模式固定的女性形象,阐明其实质是一种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分析了这种性别歧视产生的内在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红楼唱晚 蘅芜流芳——薛宝钗艺术形象新探
-
作者:
李秀云
张丽红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
客观
豁达
淑女
-
描述:
薛宝钗是《红楼梦》众多艺术形象中塑造得极为成功的一个女性形象,但对这个形象的解读却莫衷一是。实际上,薛宝钗既不仅仅是典型的封建淑女,也不是宝黛爱情的扼杀者。而是一个善解人意,以诚待人,集淑女、才女、孝女、美女于一身的女中佼佼者。曹雪芹为人们展现的,不是某种概念的具象,薛宝钗就是薛宝钗,是那"千红"中的一红,"万艳"中的一艳。如果一定要给她下个定义的话,那就是在那个社会中,是"红"是"艳",则必"悲"必"哭",既是"女儿",便一定"薄命"的又一类型的代表。
-
《战争与战士》史料攻略
-
作者:
飞宇冰矢
来源:
中国电子与网络出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争与战士》
游戏攻略
贞德
史料
电子游戏
-
描述:
法国永远不可能忘记一个女人,她仅仅活了19年。但是却孕育了法国。她就是贞德——圣女贞德,一个在历史上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女性人物。在近些年出现了不同版本的电影让世人对这位几乎鲜有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女人再次充满了无限的想像。但是让人非常头疼的是,历史上关于圣女贞德的记载寥寥,客观的历史可能不到百字,大多的都是后人根据当时的传说杜撰,而真实的情况已经无从查起。所以圣女贞德和她的故事一直都是艺术家们手上的题材,在今天看来,即使游戏版本的《战争与战主:圣女贞德》把贞德塑造成了一位能力超群的女将军,也并为过,或许这就是
-
寻找自我的历程——《欢乐之家》中莉莉的悲剧研究
-
作者:
王子丹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美国现代女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 1862-1937)是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之一,她在作品中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尤其受到西方女权主义者的推崇,被认为是西方女性主义的先驱作家。华顿了解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述向读者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她的小说远远地超越了同时代的其它美国小说。1930年,她获得全国艺术文学院颁布的金章奖,是美国第一个取得这项荣誉的女作家。
《欢乐之家》是她的成名作,发表于1905年。没有经济地位的女主人公莉莉·巴特依
-
关锦鹏电影现象研究
-
作者:
蒋乃珺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香港本土意识
关锦鹏
古典美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关锦鹏是香港电影界擅长于描写女性形象的“女性主义导演”。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是从时空观念和女性心理个性体验切入,将易变的人情与炎凉的世态通过性别和角色的倒错与反串,把女性心理和情感的延伸曲折地表现出来。他的女性电影既呼应了当时世界电影理论中的女权主义批评的兴起,也充分体现了导演自身的性格和成长历程。
本文通过对关锦鹏和以往导演在对男、女性角色进行塑造时的不同,着重探讨关锦鹏电影的两个方面:一是分别从处理题材上以私人视角切入、观影模式上借助对传统电影语言的打破达到的女性从“被看”—“观看”的转
-
论多元文化下澳大利亚走向两性平等的阻碍
-
作者:
董明毅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平等
多元文化
-
描述:
妇女地位问题,一直是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世界各国,不论强大弱小,富裕贫困,妇女问题都是不可忽视的。没有妇女地位的提高,没有妇女境况的改善,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进步。争取人权如果失去了妇女地位这重要的一半,也就不能求得其真正的意义。妇女平等,在某种程度上说,对全人类寻求更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多种族和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亚的社会特点。在这个特殊的社会环境里,妇女地位和两性平等越发显得重要起来,同时,妇女地位的确立和改善,两性平等的进程,也会受到多种族和多元文化的影响。
-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分析
-
作者:
刘丽珍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意识
公共政策
-
描述:
在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性别问题凸现出来。社会性别理论关注男性与女性的社会性别差异,关注男性与女性和谐的共同发展,其独特的性别分析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并从理论与实践上促进社会发展。随着妇女运动的发展和女性主义的兴起,在妇女与发展领域兴起了关注社会性别的理论流派和相应的政策模式,即妇女参与发展、妇女与发展以及社会性别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推动着妇女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社会性别理论从产生开始就发挥积极作用,它已普遍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并由学术领域逐步进入公共政策领域。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决策主流
-
评多丽丝·莱辛新作《最甜的梦》
-
作者:
夏琼
来源: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最甜的梦》
女性形象
-
描述:
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新作《最甜的梦》是又一部关注当代社会和女性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中的三位主要女性人物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现实之间充满了矛盾和冲突。通过这三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可以进一步剖析莱辛后期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特点和变化 ,并深入地探讨莱辛这部新作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