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925 条
-
沈从文小说的生命原始精神
-
作者:
邢建勇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沈从文小说
原始精神
-
描述:
湘西文化滋养了沈从文,他总是从湘西文化的视觉度去感受、审视、体悟生命和世界,从"乡下人"的角度做审美取向和价值判断。沈从文努力用湘西原始、古朴、自然、优美的人性建造现代小说的"希腊小庙",对人的生命原始精神进行热情赞颂和充分展现。沈从文小说生命原始精神是从男性形象的野性和强力,女性形象的水一般美的生命特质和不受物质功利污染的情欲性爱等方面得到展现的。
-
论明代拟话本小说的卡里斯马形象群
-
作者:
宋若云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类型化
明代拟话本
伦理
卡里斯马形象群
-
描述:
文化总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中心体系基础上的,而文学就是这种文化的形象反映。文学作品中卡里斯马类型形象的确立与这个中心价值体系的盛衰密切相关。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出现了一大批卡里斯马型人物,其中以商人形象和女性形象最为突出,这一形象群的产生正是当时价值重建的必然结果,而对伦理价值的强调同时也使拟话本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了类型化的特征。
-
论《青衣》《玉米》的叙述形态
-
作者:
张晓晶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述结构
叙述视角
叙述主体
女性形象
-
描述:
毕飞宇的中篇小说《青衣》和《玉米》塑造了两个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 ,揭示了她们的悲剧性格和悲剧命运 ,尤其是透视了她们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里的“他者“地位。本文从叙述体态中视角的转换、叙述结构的组建和叙述主体的分化三个方面 ,对两部中篇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进行了分析评论
-
论郭沫若历史剧中的原型意象
-
作者:
夏敏
来源:
戏剧杂志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型意象
郭沫若历史剧
女性形象
不自觉地创作情境
-
描述:
本文通过对郭沫若历史剧中“牺牲”女性形象来源的考察 ,发现她们是《九歌》“人神恋爱”原型意象的“置换变形”。由此。可以把郭沫若 40年代创作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以及包括《孔雀胆》在内的五部历史剧看作一个“整体”。只有从整体上把握郭沫若这几部历史剧的相似性 ,才可能完整、深刻地理解郭沫若是如何创造了这些历史剧
-
“红军菩萨”的故事
-
作者:
元融
来源:
中国土族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华人
卫生员
人民群众
中国沿海
红军
遵义市
女性形象
百色起义
红军长征
菩萨
-
描述:
2002年10月,笔者参加了一个在贵州召开的新闻研讨会,开会之余,在当地同行的引领下,我们来到遵义市的红军山参观。苍翠的红军山上矗立着这样一座铜像:红军女卫生员抱着一个气息奄奄的穷孩子,像慈母一般
-
《红楼梦》与现代文学的成长
-
作者:
凌绪海
袁高远
来源:
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文学
个性解放
反叛精神
范式
-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与(红楼梦》有着深刻的渊源,它的成长、成熟除了受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外,还不能忽视《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本文认为《红楼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女性形象的塑造、追求自由的个性解放精神等方面有着原型和范式的作用,是中国现代文学能走向辉煌的原因之一。
-
浅析《我的安东妮亚》的叙述风格
-
作者:
孙晓青
来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对比
双重主线
叙述视角
叙述
-
描述:
薇拉·凯瑟在创作上经常进行大胆尝试而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叙述魅力。《我的安东妮亚》是凯瑟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由于其独特的表达风格而得到加强。凯瑟在这部小说中利用视角作为塑造人物的手段,发展双重主线,利用对比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安东妮亚自强不息的拓荒者女性形象,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论张艺谋电影作品的文学观
-
作者:
杨少伟
来源: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艺谋
摒弃原创
电影作品
以我为本
文学观
-
描述:
电影导演的文学观是电影导演对电影剧本的选择方式、选择手段,处理方式、处理手段,以及从电影剧本到电影作品制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风格追求。张艺谋电影作品文学观的核心内容是“摒弃原创,以‘我’为本”。文学作品是他电影创作的源;在他人的作品中安顿自己思想的魂;凸显个性,强化女性形象,喜好北方环境。
-
波德莱尔对主流的消解及重构——《恶之花》的另一种解读
-
作者:
周红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恶之美
《恶之花》
波德莱尔
-
描述:
波德莱尔处于浪漫主义退潮期,必须开拓新的诗歌领域。其名播遐迩的诗集《恶之花》用梦魇般的笔调描写荒诞社会造成的忧郁、变态人性和绝望的沉沦,使诗集呈现出对于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颠覆,而情诗的一些主题尤其显示出诗人对主流文学歌咏的圣母型女性形象的反叛,从而对古典诗的理想化的审美准则进行消解,并重构了新的价值体系和美学观念,即"恶之美"。
-
冠军访谈录——马力:锁定企业家——平安寿险海南分公司2002年个险第一名
-
作者:
杨蕊寒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保险文化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安寿险海南分公司
保险营销策略
主持人
保险代理人
企业顾问
马力
生活助手
-
描述:
只要和马力随便聊上几句,你就能感觉到这是一个有着过人智慧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女性:形象高雅大方,有不俗的品位,对色彩着装有相当的见地,谈吐睿智,张驰有度。的确,在千军万马、强手如林的营销行列中,短短两年时间,马力就有了一个耀眼的成绩簿:连续两届美国MDRT会员,2001年平安寿险客户服务节优秀个人,2002年海南平安寿险的状元,荣幸地参加过第四届世界华人保险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