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塑造新的月亮---张艺谋电影中的女性文化价值取向论
作者: 欧阳应湘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艺谋   中国女性文化   女性电影创作   女性形象  
描述: 近年来,有关女性文化的研究已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中国女性文化的建构也由此而获得良好契机.该文尝试将中国女性文化的价值取向问题置于电影创作的环境中加以探讨,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其进行崭新、全面和深入地观照与思考,以期对确立正确的女性价值取向坐标,建构中国?
解放与塑造:国民党的“三八”妇女节纪念(1924-1945)
作者: 余懿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塑造   国民党   解放   “三八”妇女节  
描述: 本文以1924年到1945年间的国民党主导下的国际妇女节纪念活动为中心,研究国民党主导三八妇女节活动的具体运作过程,并从中了解国民党在对于妇女运动的潜移默化的渗透,以树立党和国家的权威。“三八”妇女节来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民众争取权利而举行的罢工斗争,传入中国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4年-1927年国民党主导的妇女节纪念活动,为了吸引妇女对国民的同情以及对国民革命的支持,妇女节纪念活动的主调,转变为以国民党政治纲领为依托,将妇女解放与参与国民革命联结在一起,号召妇女要得到解
1926-1949年子财产继承问题研究
作者: 周卫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949年   1926   女子财产继承权   《民法?继承编》   冲突与磨合  
描述: 本文主要研究1926-1949年之间我国妇女的财产继承问题以探索近代中国妇女的经济权利的变化,妇女地位的提高及对整个社会变迁的深远影响。 在唐代以前,女子对娘家的财产是没有继承权的,从唐代后期到宋代,财产继承出现了一些变化,女子取得了一定的财产继承权,即在绝户的情况下可以继承。之后虽有所变化,但是女子获得的财产微乎其微。到了民国初期,特别是1912-1926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进步,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推动,妇女们开始要求在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等各方面实现男女平等。1921年,
新时期女性文学审美视角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 王敏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   审美   女性文学  
描述: 当今的女性文学正不断地从描述自身的存在向外界拓展,女性意识的探讨也不仅仅囿于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它也与社会有着直接的关系."生命是和世界相联系的,个人通过周周围的世界来进行一种自主意识,并以此来确定他自己."①在现代社会,女性意识最突出的表现为一种自主意识,
网络体育新闻中的女性形象呈现
作者: 肖珂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刻板成见   网络体育新闻   消费主义   女性形象  
描述: 目前,门户网站与各大国际赛事的强强合作,使得网络媒体提供的体育新闻成为公众消遣娱乐的重要部分。但网站在利用体育赛事吸金的同时,却忽视了自己作为传播媒介的社会教育和引导功能。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批判角度,采用内容分析法,希图找到女性形象背后所隐含的消费主义盛行、性别歧视、话语权缺失等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本文选取腾讯和网易的体育版块首页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纵向、横向和典型形象三种不同维度的统计调查。纵向上,在网页上找到各种不同的女性形象代表,从新闻报道的词句选
凯瑟琳·安·波特的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姚范美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实现   反叛   女性意识   女权运动   凯瑟琳·安·波特  
描述: 20世纪上半叶,凯瑟琳·安·波特以其中、短篇小说风靡美国。她以认真、严谨的创作态度,敏锐、细腻的观察,简练、犀利的笔法,写出了为数不多,但篇篇强劲有力、风格独特、寓意深远的作品,给人诸多启迪。自30、40年代以来波特一直受到英美文艺批评界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以更开阔的研究视野、更灵活的方法和更趋多元化的理论对波特展开研究,使之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和广度。波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其作品主人公多为女性,且多以女性在新旧秩序、传统与变革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矢志抗争、追求自我价值的实
主旋律电视剧中的女英雄形象及其嬗变
作者: 吴艳平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旋律电视剧   女英雄   女性形象  
描述: 主旋律电视剧是意识形态与社会主流文化合谋的产物,其中的女英雄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本文第一章梳理了主旋律影视剧中女英雄形象的发展脉络,以新世纪以来热播的《潜伏》、《重案六组》、《红娘子》等电视剧为样本,归纳出新世纪主旋律电视剧中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女英雄形象,分别是果敢坚毅的战斗英雄、隐忍奉献的地下英雄和亲民爱民的和平英雄。第二章对解放初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等三个历史时期主旋律影视剧中的女英雄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新世纪主旋律电视剧中女英雄形象嬗变的表现形式,即性别的回归、个性的凸
萧伯纳社会问题剧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作者: 李迎亚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代际关系   时代背景   童年记忆   女性人物   伦理选择  
描述: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英国现代社会卓越的现实主义剧作家,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荣获192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现实主义剧作家,他谴责那些为了迎合中产阶级低级趣味的“佳构剧”,主张剧作家应该在戏剧中积极反映当时尖锐的社会问题,引发观众的思考,达到教诲观众的目的。同时,作为西方女权运动的倡导者,他在戏剧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自立、自强、自尊的新女性形象,改变了人们对男女传统地位与作用的看法,启蒙了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并对20世纪英国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产生了深
铁凝的创作心理与女性视角的流变
作者: 张爽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我认同   集体认同   创作心理   第三性视角   铁凝   自我冲突  
描述: 铁凝自七十年代末登上文坛来,创作了大量风格多变的以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她对女性的自我认同和同时期的女性作家一样受历史延续性的影响,经历了一个由遮蔽到敞开的过程,受时代环境的影响,铁凝早期作品有着对集体的认同,但是因为写作上她真挚的热情的态度,冲淡了她附着在作品中的意识形态内容,在表现了时代的共同诉求的同时,又能超越集体的羁绊,表现出自己鲜明的文学特色,从而“安然”地行走在集体写作与个人写作的平衡木上。铁凝难能可贵的地方是以女性视角、眼光关注整个人类的问题,关注社会问题。对写作和女性持理性和辨证的态度,在超
海外汉学家的明清女性写作研究
作者: 鄂文津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海外汉学   明清女性文学创作   女性主义  
描述: 对中国女性的研究一直是海外汉学家们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在对中国女性研究中,女性文学的研究则是海外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将海外汉学界关于中国明清时期女性文学创作的研究论著作系统性的梳理和介绍,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并将其与国内近年来的研究情况作比照,探索其中的异同,通过对海外汉学家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创作研究提供某种镜鉴,进而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提供参考性的补充。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作了简要介绍,并对研究时期的选择、地域性以及研究文体做了大致限定和
< 1 2 3 ... 8 9 10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