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莫瑞森20世纪70年代小说中黑人女性成长历程探析
-
作者:
马海英
来源: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妮?莫瑞森
秀拉
佩科拉
派拉特
黑人女性
-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瑞森在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三部小说中,分别塑造了少女佩科拉、青年女性秀拉和中年女性派拉特三位不同个性的黑人女性形象,由佩科拉式的自我否定到秀拉式的自我抗争,再到派拉特式的自我认同,分别代表了美国黑人女性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不同认识,揭示了黑人文化理性发展的过程,也显示了黑人女性不断成长的历程。
-
“灰姑娘”式女性成长:《桃之夭夭》和《曼斯菲尔德庄园》比较分析
-
作者:
沈忱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灰姑娘
女性成长
女性主义
-
描述:
"灰姑娘"是女性文学中历史悠久的主题,而女权主义运动在20世纪风起云涌,世界各国的女性主义流派都发出了自己的呐喊。本文通过比较《桃之夭夭》和《曼斯菲尔德庄园》这两部小说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成长过程,解读了作者在作品中所表现的相似的女性主义思想,而她们的女性主义思想对当代的女性主义发展有新的启迪。
-
谈谈《傲慢与偏见》中的新女性形象:吉英和伊丽莎白
-
作者:
周阿芹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新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首先简述了18世纪英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作者奥斯丁的个人经历,然后详细分析了《傲慢与偏见》中具有女性意识的新女性形象——吉英和伊丽莎白,最后提出了女性意识对女性自身发展以及对女性主义形成的重要作用和奥斯丁给女性文学研究带来的巨大影响。
-
从《百舌鸟之死》解读哈帕·李对南方“淑女形象”的重塑
-
作者:
徐姗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重塑
南方淑女形象
哈帕·李
-
描述:
哈帕·李是美国南方著名女作家之一,《百舌鸟之死》是她的第一部,也是仅有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揭露了社会等级观念、种族歧视和种族迫害的积弊。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通过追溯"南方淑女"形象的衍化过程,并对文本中的独特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化"的男性形象进行分析,来解读哈帕的女性观以及在新形势下她对"南方淑女"形象的重塑。最后,本文指出哈帕创作中的时代局限性。
-
回望2009 新闻中的女性,女性关注的新闻
-
作者:
张媛
顾力
Christine
来源:
中国女性(海外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导读
女性关注
新闻
时尚
女民兵
媒体
花木兰
人民币
中国女性
女性人物
-
描述:
仅是回望,更是一个新的起点。走过2009,我们更成熟,更清醒,更坚强,更懂得爱。2010年,我们带着更多的希望出发。愿一切更加美好。
-
女子大学:构建女性特色专业体系
-
作者:
罗婷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报纸
-
描述:
女子大学:构建女性特色专业体系
-
德国早期妇女运动(下) 社会主义妇女运动的兴起及杰出的代表人物
-
作者:
牧欣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问题
卢森堡
马克思
德国社会民主党
空想社会主义者
妇女运动
工人运动
蔡特金
妇女解放理论
巴黎公社
-
描述:
早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就发生过6000名纺织工人罢工起义,反抗资本家残酷的剥削。法国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工人运动重心转向德国,妇女成为社会民主党内最活
-
女性·爱情·婚姻:对张洁女性文学作品的解读
-
作者:
张萌萌
张振宇
来源:
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雄化
追求
悲剧
真爱
-
描述:
张洁是当代文坛上一位倡导纯洁爱情、文明婚姻的呐喊者,她以自己的作品给那些在陈腐的旧意识窒息下近乎于麻木的人以警醒,特别是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她对那种视女性为男性附庸的封建观念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
“三八”国际妇女节:中国妇女运动的特殊场域与公共文化空间
-
作者:
陈雁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文化空间
“三八”国际妇女节
妇女运动
-
描述:
在中国,多年来约定俗成地认为三八国际妇女节起源于1910年的第二国际哥本哈根会议,由蔡特金提议设立。本文试图澄清这一三八节起源说的中国版误读,但同时也指出这一误读恰说明了中国百年妇运的国际视野与多源发展特征。从1924年中国人第一次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以来,该节日已经成为了国共两党领导中国妇运的重要场域。而三八国际妇女节所代表的革命传统及其作为中国百年妇运特殊公共文化空间的意义,则是本文尤为关注的。
-
大众文化视域中的女性形象及女性人格构建
-
作者:
李志平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女性人格
女性形象
-
描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展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改变,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应运而生,并成为当代中国文化领域里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它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领域,成为丰富多彩的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亿万人形成自己道德和伦理观念的主要资源。它给社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及变化,尤其是给女性群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和改变,如女性形象的多元变化、女性人格的改变等。这些都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在商业影视、流行音乐、畅销书刊、广告、时尚等主流大众文化产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