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萨拉"--后现代社会两性关系得反思
作者: 金英爱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上帝创世之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于是人类便分成了两部分一男人和女人。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人与人的关系模式。它是考察人类生存发展状况的重要前提之一。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相对合理的两性关系模式(不论是以女性为权利核心的母系氏族社会还是以男权为中心的父权制社会)两性关系的和谐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状态。而女性对自我的确认以及男性对女性独立人格的肯定则是探讨两性关系的一个基本前提。 英国当代小说家约翰.福尔斯,以后现代主义的独特视角重新审视两性关系,塑造了以萨拉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解构精神的
试析哈代作品中男主人公及其英雄主义的衰落
作者: 蔡红梅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哈代的男主人公   托马斯·哈代   英雄主义的衰落   哈代悲剧  
描述: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后三十年代英国有名的作家,维多利亚最后一位伟大 的小说家,一位乡村风俗和迷信活动的记录者。提到托马斯·哈代,人们总会想起 他的现实主义,特别是他对威塞克斯乡村的逼真描写、对这一地区日常生活的详细 叙述、对当地方言的惟妙惟肖的运用等;人们还会想起他的批判现实主义,即他的 悲剧小说、他对女性所做的细致描写以及由这些女性的人生悲剧所反映的作者的人 生观等方面。从以上方面我注意到,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哈代的悲剧小说以及 他笔下的女
简论中学语文中元杂剧的教学——以《窦娥冤》的分析为中心
作者: 许继红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窦娥冤   反叛   元杂剧   中学语文教学   浪漫主义  
描述: 元杂剧具有瑰丽无比的美的魅力,它集传统艺术美于一身,含蓄着人物 个性的美、舞蹈的美、语言的美、音乐的美。系统全面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审美观念和审美心理。同时,它又是根植于生活的反叛文学,是一幅展现美 丑、针贬时弊的画卷,其中充满着血泪的控诉,残酷的压榨和斗争的呐喊, 是一匹闯入文学王国的没有被驯服的野马。无论是中国文学史中还是文学教 育中,都应有它的一席之地。 但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文学教育比重并不大,其中元杂剧比重就更小, 这
当代中韩女性小说比较研究
作者: 陈铉美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性别批评   女性写作   双重角色  
描述: 本文重点关注中韩两国20世纪80——90年代女性小说的比较研究课题。对80年代之前的女性文学以时代背景为梳理框架,对80——90年代的女性小说则采取主题比较研究的方式。性别批评因特别关注社会文化问题而被认作19世纪社会文化批评的复兴。本文写作的理论背景与此有直接关系。性别批评在内容与方法上对传统批评的颠覆,波及文学活动各领域,它从性别角度切入文本,对作品形象、阅读接受、写作策略等文学整体流程各阶段进行重新审视。本文运用的主要批评思路是“性别批评”,主要视角是比较文学的批评方法,兼及人类文化学批评、原型批评
另一只眼睛:华兹华斯诗歌女性人物研究
作者: 史青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歌   华兹华斯   女性人物  
描述: "仅凭宣告英国文学史上一个新时代的一本诗集和一篇序言,他即使没有留下任何其他作品,也足以名垂文学的史册了."(1)这就是威廉华兹华斯.作为英国"湖畔派"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在求学期间就游憩于湖光山色之间,性情深受大自然的陶冶,并亲自去到法国大革命的风
20世纪晚期中国女性文学分裂意识初论
作者: 田美莲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分裂的现实状态   自审   女性分裂的心理状态   弥合   女性分裂意识  
描述: 20世纪无疑是一个中西交汇碰撞的世纪,各种文化思潮交替出演,而多元价值观念的交锋诱发着分裂。中国女性作为一种存在,在两次“世界大战”、“西方妇女运动”、“中国改革开放”与“95世妇会”等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导引下,从男权传统文化中叛离出来,并由封闭、被动的集体无意识,逐渐向开放的自主状态迈进,这其中,历史作为一种文化要素,对本来就在历史中缺席的女性有潜在的制约性、遮蔽性;而现代性作为一种终极自由的追求,存在有过渡、分裂的特性,又牵引女性走出束缚,向自我本体回归。这两种因素的存在增生了彼此的抗衡、冲突,正是在这
苔丝——男权世界中的女性牺牲者
作者: 朱彦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   悲剧   女性  
描述: 《苔丝》,哈代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描述了一位乡下女孩先后被一个男人诱奸、 被另一个男人遗弃的命运。本文试图从现代人的立场,并从女性的角度来剖析这部作 品及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揭示出苔丝在男权社会中面临的种种困境,以及作者处于当 时社会条件下对女性同情的局限性,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在男权的社会里,在男性作 家的笔下,苔丝永远抹不掉男权社会的烙印,走不出男权社会的樊篱,在这样一种围 困之中,苔丝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爱情命运与女性意识:中西小说女性人物形象个案比较
作者: 史琼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独立人格   爱情命运   自由平等  
描述: 该论文选取中西三对作家的代表作品: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鲁迅的《伤逝》、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庐隐的《海滨故人》,比较分析其中三对女性人物形象——伊丽莎白和林黛玉、安娜和子君、简·爱和露
《米德尔马挈》作品中女性人物探索
作者: 谢丽敏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主义   理想主义   女性的悲剧   女权思想  
描述: 《米德尔马契》深刻地揭示了十九世纪英国社会女性的悲剧.作品通过女主人公多罗西娅的经历控诉了女性的悲惨命运.作者乔治·艾略特创作这部作品旨在反映她的内心世界,抨击女性备受歧视这一丑恶的社会现实.作品《米德尔马契》清晰地描绘出了英国十九世纪时中上层社会女
海明威的女性意识
作者: 袁永菊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海明威   女性人物  
描述: 由于海明威的作品一直以打猎、钓鱼、拳击和斗牛为主题,他 一直被当作一位大男子主义作家。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随着妇女 运动的兴起,以及女权主义者在文学评论界的出现,海明威成为许 多评论家的头号攻击对象。他们纷纷谴责海明威,认为他的作品中 一贯有性别歧视倾向。通过重新审视海明威在生活中对待女性的态 度,并分析他主要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我们发现尽管海明威偶尔处 于矛盾和困惑之中,但总的来说,他在生活中是尊重女性的,而且 也创造出了许多值得称颂的
< 1 2 3 ... 79 80 81 ... 83 84 8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