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伍尔夫的第一部女性人物传记《友谊长廊》
作者: 吴庆宏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奥莱特·迪金森   女性意识   历史   男性视角  
描述: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1907年创作的《友谊长廊》记述了好友维奥莱特从出生到中年的生命历程,再现了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维奥莱特不同寻常的独立个性和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并通过传统男性叙事的视角,暴露出传统叙事形式无法真实客观反映女性生活的事实。伍尔夫的创作目的在于力图消除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影响,把女性写进历史和小说中。《友谊长廊》实际标志着伍尔夫对女性文学和历史的最初探索。
“堕落的天使”——康拉德短篇女性人物形象解读
作者: 徐定喜   张建春   刘福芹   李凌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约瑟夫·康拉德   女性人物形象   短篇小说  
描述: 约瑟夫.康拉德的短篇小说中很少描写女性人物,她们基本上都是男性人物的衬托,但是这些女性人物已经不再是传统西方文学中的简单类型化女性了。本文对康拉德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了解读,并分析了她们与传统形象不同的原因。
解读凌叔华小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挣扎与折返——以小说集《花之寺》为例
作者: 赵倩文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花之寺》   挣扎与折返  
描述: 《花之寺》是凌淑华女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小说集中既有偏安一隅的高门闺秀,还有接受文化新风熏陶的知识女性.细细品味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可以解读在新旧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女性群体,女性自我意识不断挣扎与折返的矛盾状态.
叙事形式与性别意识:莫里森小说《恩惠》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作者: 谢梅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女性主义叙事学   《恩惠》   性别意识   叙事形式  
描述: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2008年发表的第九部小说《恩惠》叙述了北美殖民地初期一位黑人母亲“卖女为奴”的故事。与忽略文本历史语境的经典叙事学不同,《恩惠》是一个由特定的历史阶段、性别、种族、阶级等历史语境元素组成的文本,独特而复杂的叙事形式与特定历史阶段的性别和种族所带有的意识形态形成了文本的发展张力。莫里森通过对叙事策略的操纵展示了女性作家的叙事权威,达到了文本中女性人物故事讲述目的,使得小说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叙事学特征。
谭恩美对中国民间故事的言说
作者: 陈小芳   李新德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月亮节   巧媳妇   中国民间故事   谭恩美  
描述: 谭恩美以讲故事盛名,在其作品中可以读到大量有关中国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具体来看,选择的故事对象基本以女性人物为主,如讲神话故事时,选取的是象征女性的月神崇拜,表达追寻母性关怀的文化主题;而民间故事中则大多选取了巧媳妇的民间故事模式,彰显了中国传统妇女的品德,同时这些女主人公还融合了某些美国华裔女性的新特点。
文化碰撞中的一曲哀歌——解读《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梁君璧形象
作者: 魏蓓   赵妍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   梁君璧   女性  
描述: 回族作家霍达在她具有独特审美价值与文学地位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中以凝重的笔调建构了一个回族人民的世界,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传统穆斯林女性人物梁君璧身上,伊斯兰文化中保守固执的负面和华夏文化中世俗功利的负面被演绎的极具本真色彩。通过对这一人物及其人生命运的解读,不仅将虔诚的宗教信仰与世俗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展现在读者面前,也更加深刻地映射出整部作品所蕴含的悲剧感
父权制社会中的“他者”——《耻》中女性角色分析
作者: 吉曼青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社会   他者   女性角色   《耻》   女性主义  
描述: 南非白人作家库切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举成名。其笔下多数女性角色都不同程度上受到父权制社会的压迫与控制。《耻》是库切的经典作之一,使他第二度获得英国布克奖。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他者”的角度来分析文本中的四位主要女性人物,分三章论述了索拉娅、贝芙·肖、梅拉妮和露茜这四位女性角色在男权社会中生活上、思想上和精神上处于“他者”的地位,说明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以揭示《耻》对现代女性追求独立的意义。
马来女性“他者”形象研究——毛姆小说《木麻黄树》分析
作者: 钟媚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姆   马来女性   《木麻黄树》   女性他者  
描述: 毛姆短篇小说作品集《木麻黄树》中着重描写了数位马来女性人物,而作品中的这些马来女性往往以他者的形象出现。从女性他者的视角切入,他者主要体现在无名者、失语者及依附者三重身份特征中。通过这三重身份,旨在分析出她们被贬低化、被边缘化的表现及所处困境,并从中挖掘这些马来女性他者化原因以及其丧失话语权后的应对策略。现今毛姆作品研究中他者研究处于暂时性缺失和空白状态,希望本次探索能为此添砖加瓦。
尤二姐和宋惠莲人物形象比较
作者: 吴丹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形象比较   尤二姐   悲剧命运   宋惠莲  
描述: 尤二姐和宋惠莲分别是《红楼梦》和《金瓶梅》中描写篇幅不多的两个女性人物,探究她们短暂的一生不难发现,尤、宋二人在出身、性格以及悲剧命运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卑微的出身使她们不甘于底层的生活,对于钱和权的虚荣之心让她们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她们身上有人性当中对欲望诉求的丑恶一面,也有走向死亡时不与欲望之恶妥协的一面,这份对道德底线的最后坚守和追求充分显示出她们人性和道德上的闪光点。
女性身体的后现代处境——从消费文化视角解读《简·萨默斯的日记》
作者: 苏彩琴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困境   《简·萨默斯的日记》   消费文化   女性身体  
描述: 在后现代消费文化语境中,身体的重要性得到了空前的彰显。身体成为资本生产和消费的主体及对象。在参与资本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身体演变为可以消费和交换的商品符号,个体简化为身体,人的存在被客体化为"物"的存在。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中两位主要女性人物简和莫迪的处境揭示了这一语境下女性身体的尴尬处境和女性的生存困境。
< 1 2 3 ... 7 8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