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天津师范大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104 条
-
占有与被占有
-
作者:
张璐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占有
生存状况
拜厄特
男性
性别角色
-
描述:
英国文学批评家、小说家A.S.拜厄特在当今国际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当代最有魄力、最有智慧的小说家之一。她善于运用深刻细腻的笔调、多变的体裁塑造各异的人物形态,在作品中表达她本人的许多思想观点,从而赋予作品丰富深刻的内涵。
拜厄特于1990年发表的小说《占有:一部传奇》是她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一问世即在英语世界引起哄动,获得了当年的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评论家们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读这部作品,如女性主义、人物原型解读、小说中童话故事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的叙事技巧等等,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
-
超越傲慢和偏见
-
作者:
辛淑兰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女性气质
傲慢与偏见
经济因素的影响
婚姻观
-
描述:
18世纪的英国仍然是父权社会,对于女性来说,婚姻是她们获得社会地位和认可的最好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作为一位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女作家,奥斯汀在她所有作品中无一例外地展现出女性主义倾向和特点,玛格丽特·克尔克海姆把她划入启蒙女权主义者的行列。
在《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中,奥斯汀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颇具反叛意识的女性形象,伊丽莎白·贝那特。她试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寻找幸福婚姻。小说结尾,伊丽莎白和达西都超越了各自的傲慢和偏见而幸福地结了婚。通过以女性视角分析他们幸福结合的过程,作者希望借用奥斯汀的一些进步观点为现代
-
她们需要什么?—评劳伦斯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
-
作者:
韩娅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人观
《贩马人的女儿》
马斯洛理论
劳伦斯
《骑马出走的女人》
《太阳》
-
描述:
D.H.劳伦斯是20世纪最受争议的作家,在他的作家生涯中,留下了30多部作品。但是在他的那个年代,由于作品敏感的主题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现代,人们摘去那副有色眼镜开始正视劳伦斯的作品。随着作品名气的提升,研究的深度也随着加深。但是对于他的短篇小说的研究还不是很充分.所以本篇论结合马斯洛理论主要分析《太阳》,《贩马人的女儿》,《骑马出走的女人》的女主人公,从而得出劳伦斯的女性观。 本文首先介绍维多利亚时期女人的地位,几篇短篇小说的研究现状,劳伦斯的生活经历,马斯洛需求理论。随后章节中分析每位女主人公同时指
-
古龙笔下女性性格背后的男权文化分析
-
作者:
宋川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女性性格
古龙
-
描述:
古龙笔下的人物各有其鲜明的性格特征,其中,尤以个性突出的女性角色性格塑造最为突出。分析古龙笔下的女性人物性格,不难发现决定了这些迥异多变的女性性格的根本因素是其作者的男权文化意识。对女性人物的性别期待,使古龙在创作中塑造了理想化的女性角色和与之相对立的所厌恶的女性角色。他对于理想化的女性角色往往给予善良温柔的性格和圆满幸福的结局,而对于所厌恶的女性角色,他往往重点描绘出她们邪恶的内心,并夺走她们的幸福。对男权文化进行解析,我们才能更好了解古龙对女性人物的性格塑造。
-
雪莱·杰克逊《摸彩》中的女性哥特因素研究
-
作者:
馬丽丽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哥特
《摸彩》
雪莱·杰克逊
-
描述:
雪莱•杰克逊是美国1940至1960年间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 自1948年6月24日《摸彩》刊登于《纽约周刊》开始,这部小说就备受瞩目,它被认为是当代美国最惊人最让人难以忘却的小说之一。然而,对于这部广为人知的,揭露人性黑暗、恐慌与冷漠的短篇小说却很少有人评论。本文将从女性哥特角度对这篇小说的女性人物描写,背景设置,象征手法和叙述方式进行解读。 短篇小说《摸彩》洋溢着女性哥特的风格。杰克逊对于小说中女性人物的刻画,背景的描写,象征手法和叙述方式的运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角度。这些手法不仅深
-
《嘉莉妹妹》的社会性别解读
-
作者:
李金凤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西奥多.德莱塞
女性气质
《嘉莉妹妹》
社会性别角色
男性气质
女性主义
-
描述:
西奥多.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的第一部小说《嘉莉妹妹》从出版至今,由最初的极端扼杀转变为毁誉参半的态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评论家开始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来评论这部小说。本文主要结合女性主义理论,从一个较为新颖的观点一社会性别来解读《嘉莉妹妹》。 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看,嘉莉和赫斯特伍德二人既表现出女性气质又表现出男性气质。嘉莉的女性气质主要表现在被动、顺从等方面。她寄希望于德鲁埃和赫斯特伍德,希望通过男人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生活;同时她又表现出独立、聪明等男性气质。同样赫斯特伍德既表现出强大、精明
-
从巴赫金的理论视角解读《女儿们》的叙事特征
-
作者:
刘红晓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波勒·马歇尔
叙事特征
美国小说
《女儿们》
巴赫金理论
-
描述:
波勒·马歇尔现今被公认为美国当代黑人文学领域一名杰出的作家,然而长久以来在文学学术界遭受冷落。她的作品刻画了那些发现并接受传统的黑人妇女们情感的成长,而在她的第四部小说《女儿们》(1991)中独立意识的自我确认得到了体现。作者从黑人传统中特意去寻回黑人男女之间曾支持他们抵抗压迫的平等和协作的关系以促进黑人社群的发展。 马歇尔的《女儿们》意蕴含蓄、才思颖悟、情神并注,较之我国少量的评论,国外对其作了许多分析研究。对其作品的研究有主人公独立意识发展的主题解读,有以其铭句为根据解析小说结构的叙事分析。本文以巴赫
-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研究
-
作者:
崔秀华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荆棘鸟》
澳大利亚
英语语言
语言文学
考琳·麦卡洛
小说
女性主义
-
描述:
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著名小说家。《荆棘鸟》作品表现了在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女性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内和女性与男性主宰的社会斗争经常以失败告终的事实。《荆棘鸟》描写了二次世界大战前、中、后三代女性人物的遭遇和反抗。考琳·麦卡洛本人虽然在神经生理学上的造诣非浅,但她却遭到了同工不同酬的待遇。她的儿子年纪轻轻就因救人而溺水身亡,这一点和《荆棘鸟》中女主人公梅吉的经历如出一辙。她的这部作品含蓄地表现了女性遭受不幸的经历和她们虽极力反抗却收效甚微的现实,呼吁女性尽快觉醒,加快取得与男性同等待遇的脚步。本小说1977年
-
父权语境下的女性困境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中的女性研究
-
作者:
孙宁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父权语境下的女性困境菲利普·罗斯《美国牧歌》中的女性研究
-
中国民歌中的女性研究
-
作者:
杨凤萍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歌
社会地位
婚姻
女性
-
描述:
从古到今,中国流传着数以万计的民歌。在这些民歌中,女性民歌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她的内容也非常的丰富充实。本文以女性民歌为研究对象,从具体作品出发,结合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几个方面,对女性民歌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并以女性主义为视角,对女性民歌进行分类研究,从而明确了女性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社会地位,以此丰富民歌研究的学术成果;通过对几种不同类型的女性进行具体分析,透视了中国古代女性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揭示了中国古代女性在封建社会一直是男性的附属品,很少有自己的声音和意识的现实,同时也揭示了我
<
1
2
3
...
7
8
9
10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