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与女子教育述论(1927-1949)
作者: 张静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解放   女子教育   中国共产党  
描述: 两千年来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思想剥夺了中国妇女接受教育的权利,直到民国时期中国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并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对女子教育更是十分地关注,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帮助广大妇女接受教育,在革命中思索和考察妇女解放道路,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终于使全中国妇女获得了解放。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时期的女子教育是与革命斗争相一致的女子教育。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展女子教育的,文章将通过探讨女子教育的历史背景,分析各根据地时期中国共产党女子
俄罗斯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以柳·乌利茨卡娅《您忠实的舒里克》为例
作者: 邹存芳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典文学   当代文学   乌利茨卡娅   嬗变   女性形象  
描述: 提到俄罗斯,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寒冷、伏特加、石油和俄罗斯妇女,它们是俄罗斯民族的骄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女性已经成为俄罗斯的象征之一。女性美往往能引起作家的广泛关注,以至于女性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体现在俄罗斯文学中,古典文学作家以及当代作家通过塑造一系列优美的女性形象,向世人展示了俄罗斯妇女的美丽、善良、聪慧以及勇敢。不过,在俄罗斯古典文学中,女性始终是创作的被动客体,男性作家以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其进行评判,甚至于神化之,从而接近自己内心的完美形象。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女性受教育机会增多,社会角色多样化,女性自
1980年以来中国女性电影解读
作者: 朱德蒙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导演   市场价值   女性意识   女性角色  
描述: 中国电影历经百年,在几代导演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中国电影辉煌的成就。其中,由女性导演拍摄的多部经典影片更是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章,在这些影片中,导演不仅塑造了多位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女性形象
“三言”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丁蕾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三言”   才子佳人   社会角色   社会思潮  
描述: 的总集。“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其主要的篇幅和精彩部分是写世俗的人情百态,特别是爱情婚姻题材的内容约占了1/3的比例。大量婚恋题材的内容给了男女主人公最宽广的舞台集中展现其各自的社会角色
文化阐释:茅盾“时代女性”创造新论
作者: 周宁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时代女性”   创作模式   创作心态   文化心理   茅盾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系列中,茅盾早期创作的“时代女性”形象群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它不仅体现了“大革命”失败后作家“幻灭”情感的自然流露,而且蕴涵了男性作家丰富的文化心理,同时寄寓了作家的政治理念。 引论部分简单回顾以往关于茅盾“时代女性”的研究成果,介绍本论文写作的兴奋点、意义、目的等。 论文主体部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部分,“时代女性”形象的创作模式。 20年代的茅盾在小说创作方面还只是一个新手,但是,他在人物塑造的技巧方面却显得娴
服饰·女性·革命:以解放前丁玲的小说创作为例
作者: 史淼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丁玲小说   革命   服饰   女性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始终是一位心路历程曲折而又复杂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纵贯二十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每一个复杂的历史时期,关注女性自五四以来的生存境遇和精神追求,其独特的价值立场和人性思考,使她的文本常常出现叙事裂缝。笔者重点从服饰话语入手,借助服饰与文学之间的互文性,考察丁玲笔下的时代女性在革命际遇下的角色认知以及最终命运,还原历史本相,探讨革命伦理与女性伦理相交织碰撞所激荡出的女性真实生命感受,以及无法挥除的困惑与迷茫。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如下:第一部分探析五四时期,丁玲以服饰话语建构的“出走娜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女性观
作者: 李源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厌女症   女性观   斯特林堡   女性形象  
描述: 作为一名杰出的剧作家、小说家和自传作者,斯特林堡的创作灵活多变,其创作艺术技巧上的先锋性与现代性,使其在现代文坛上独树一帜,堪称瑞典现代文学之父。引起注目和争论的是斯特林堡对女性的态度。其不断变化的女性观和其创作思想发展同步。透过其不断发展的女性观,可以看出斯特林堡的创作无论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在同时代的作家中都处于领先地位。斯特林堡女性观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人生经历密切相关。童年的经历、家庭环境的压抑及对母爱的渴望造成了幼年斯特林堡的双重人格,自负与自卑,谦虚与虚荣。这种双重人格决定了他对女人的矛盾心态和生
再造巴别塔--八九十年代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简论
作者: 田丽红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作家   女性题材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男性小说文本中,有着陈容庞大的女性形象群落.从男作家对女性题材及女性形象的偏爱和把握上可以看出,他们力图在精神和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上对女性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以期更深刻的理解女性.客观地说,他们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当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一些男性小说文本,却发现在许多女性形象背后,仍然拖着或浓或淡的封建男权中心文化的阴影.该文旨在站在女性主义立场上,以性别的文化视角解读男作家创造的女性形象.
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妇女与福利改革
作者: 于鸿敏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国   妇女   福利改革   贫困女性化  
描述: 妇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家庭天使”到发出“我是谁”的呼声,反映了美国女性追求权利重新塑造自己形象的意愿。在美国历史上,贫困问题一直存在,特别是妇女更容易陷入贫困。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国的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单身母亲家庭逐渐增多,特别是在20世纪60—80年代出现了“贫困妇女化”。美国妇女曾借助社会改革运动的形式,督促政府作出相应的有利于妇女本身的政策调整。在20世纪60—80年代美国妇女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第二次妇女运动,她们参与社会福利改革的历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本文运用历史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儿童视角研究
作者: 周卫华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学意义   女性文学   儿童视角   性别  
描述: “人的发现”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课题之一,凝聚着“五四”知识分子的魄力和见识,同时,周作人在其“人的文学”理论建构中曾提出妇女和儿童问题需要解决的迫切性,这为儿童视角和女性文学的联袂提供了前提条件。儿童视角之于女性文学的意义也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叙述策略,更多的是一种浸透着女性生命主体价值的呈现载体。儿童视角在现代女性文学创作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冰心、凌叔华、萧红等女性作家都表现出儿童视角的倾心和喜爱,构成了女性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性别角度对儿童视角作品进行考察,更能够体会到儿童视角之于女性作家的
< 1 2 3 ... 7 8 9 ...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