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76 条
-
A Study Of Symbolism On The Characters In The Joy Luck Club
-
作者:
赵文姬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人物
喜福会
谭恩美
象征主义
女性人物
-
描述: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美国华裔作家即在美国文坛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后经过至今几十年的努力,已经成为美国文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关注的是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和她的处女作《喜福会》(1989)。此书一经问世即引起振动,获得了美国普通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由于《喜福会》的巨大成功,谭恩美也因此成为当今美国华裔文学界乃至美国上流文化圈颇受欢迎的宠儿。 本书一经问世,就得到了国内外文学及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而近些年来,对《喜福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研究策略,以及中国元素。小说还体现了
-
矛盾与和谐—盖斯凯尔夫人与她的作品《玛丽巴顿》分析
-
作者:
韩萨日娜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盖斯凯尔
矛盾
爱与关怀
和谐
-
描述:
虽然许多文学评论家已经分析了盖斯凯尔夫人的作品《玛丽巴顿》当中的阶级问题,妇女问题和伦理问题,相比较于《玛丽巴顿》的国外研究,在国内对盖斯凯尔夫人和她的作品的研究较少。许多研究只是对盖斯凯尔夫人的小说作了简单介绍。有些书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解释《玛丽巴顿》,但未能探索到其深刻内涵。所以对盖斯凯尔夫人和她的作品《玛丽巴顿》进行一个透彻的研究,以找出她对社会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基于唯物辩证法理论,从哲学理论当中的矛盾统一理论出发分析盖斯凯尔夫人和她的代表作《玛丽巴顿》。通过分析盖斯凯尔夫人和她的作品《玛丽巴
-
江浩小说创作论
-
作者:
刘静洁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叙事策略
江浩小说
主题意蕴
人物形象
-
描述:
满族作家江浩的小说创作在内蒙古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小说创作多以草原为背景,在题材开掘、形象塑造、语言风格上表现出鲜明的蒙古族文化烙印。同时,他又以遒劲而富有野性的笔触营造奇境异域,刻画奇特人物,书写浪漫传奇,显示出有别于其他草原作家的雄强风格。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阐析江浩小说创作的主题:一是草原精神的赞歌,二是生态保护的哀歌,三是自我救赎的悲歌,四是生命强力的张扬;第二章主要研究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罪犯形象、猎人及牧民形象、依附于男性的女性形象;第三章论析江浩小说创作的叙事策略,认为其叙事策略主要表现为
-
胡塞尼小说中苦难阿富汗的再现:从新历史主义角度解读《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
-
作者:
迟立权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卡勒德·胡塞尼
文本的历史性
历史的文本性
新历史主义
《追风筝的人》
《灿烂千阳》
-
描述: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两部小说《追风筝的人》(2003)和《灿烂千阳》(2007)一经出版就获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好评,也使他成为了备受关注的作家。在过去的十年里,《追风筝的人》被翻译成48种文字,销售量超过一千万本。这两部小说均长期高居畅销书榜行列。胡塞尼的小说为读者展现了父权制社会中妇女和儿童的苦难生活。同时,胡塞尼用他的两部作品向世人开启了一扇重新认识阿富汗的“文学之窗”。新历史主义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批评方法,表达了对历史的特别理解。新历史主义批评致力于研究文学文本产生的历史文
-
斯琴塔日哈的舞蹈艺术与风格特点
-
作者:
王宇娇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斯琴塔日哈
蒙古族舞蹈
艺术人生
表演风格
-
描述:
蒙古族舞蹈为蒙古族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蒙古族舞蹈的繁荣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和贡献,而斯琴塔日哈是我国舞蹈界的一位卓有成就的蒙古族舞蹈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她被认为是内蒙古当代舞蹈艺术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所表演和创作的舞蹈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众多奖项,并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表演艺术风格,特别是对于蒙古族舞蹈中女性形象风格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阶段斯琴塔日哈老师以82岁的高龄依然活跃在舞台与课堂之间,并在舞台上塑造出草原慈祥母亲的形象。同时也培养出了诸多优秀的舞蹈人才。
-
被囚困的灵魂:创伤理论视角下解读《慈悲》
-
作者:
乌仁图亚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群体创伤
创伤理论
《慈悲》
个体创伤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以其深刻的主题思想和旺盛的文学创作力享誉世界文坛。《慈悲》是莫里森在2008年发表的第九部小说,并且被《纽约时报书评》评为年度十佳图书之一,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本文拟从创伤研究入手,探求造成人物创伤的深层次原因。本论文从个体创伤和群体创伤两方面对《慈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出人物的创伤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作品中的人物不但遭受着个体创伤的痛苦,还遭受着群体创伤的痛苦。《慈悲》中的所有人物无论种族还是肤色,都在奴隶制度下痛苦的生活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