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网络小说的传播学解析
作者: 杨春媛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网络小说   传播学   女性  
描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作为网络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小说在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的同时,引发了众多的议论和思考。本文主要运用传播学的视角,以女性网络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传播媒介的转换带来女性网络小说的创作主题、传播途径、传播效果以及读者接受会产生哪些影响,在传播过程中遵循或者打破了哪些传播规律,展现了当代女性的对传统的突破与坚守,和对当下的自我存在意义的迷惘与探索。本文通过采用传播学的框架,通过对文学文本的解读,展现现代女性在男权的传播话语下的女性的自我突破和坚守,深度解读男权话语下女性形象的建构和女性网络小说
早期拜占庭(4-6世纪初)紫衣女性地位评析
作者: 贾继玉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早期拜占庭   皇位继承   基督教   紫衣女性   加冕  
描述: 早期拜占庭紫衣女性历史地位的凸显是多种因素的结合,罗马法中关于的继承的规定为紫衣女性参与皇位继承提供了法理依据,特殊的时代环境是其走上政治舞台的有利条件。早期拜占庭处于是古典时期向中世纪时期转变的过渡阶段,因此在这一转型期中,紫衣女性的执政也具有了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早期拜占庭紫衣女性冲破了古典时期传统的女性形象,成为公众舞台上耀眼的明星,在政治、社会和宗教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后期的女性执政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先例。本文试图通过以下三部分的论述,力求对早期拜占庭紫衣女性的历史地位进行公正的评析:第一
简·皮埃恩影片中的女性形象再现
作者: 杨玉卓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凝视   性欲望   女性主义电影   话语权   女性主义   简·坎皮恩电影   男性视角  
描述: 简坎皮恩是女性电影导演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她拍摄的电影对之后的女性主义电影、电视剧有着深远的影响。迄今为止指导了六部长片:《甜心》、《天使与我同桌》、《贵妇的肖像》、《钢琴课》、《圣烟》、《裸体切割》。其中《天使与我同桌》和《钢琴课》均获得了国际电影节的奖项。尤其是《钢琴课》,更是在1993年与中国导演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同时摘夺了嘎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随后这部片子又获得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的三个奖项。作为一位并不算多产的导演,简·坎皮恩用她独有的女性主义视角,塑造多个不同的女性抗争
华北沦陷时期北平女性期刊研究:以《新光》杂志为个案
作者: 赵亮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沦陷区文学   《新光》杂志   期刊比较   女性形象  
描述: 《新光》杂志是由尹梅伯和雪芦主持、黄勤等人编辑,于1940至4月——1945年4月在北京、天津两地建社,是为界现代化而办、面向都市妇女的读物;同时也是一本文艺期刊,多以“小轻松软性幽默之文学”样式
《静静的顿河》中的一组妇女形象
作者: 王冰冰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伟大的史诗性悲剧作品,其艺术价值和历史内涵早已为世界所瞩目。但以往的文学评论界多注意的是对中心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的分析,而忽略了反映哥萨克妇女在历史风云中遭遇的妇女形象所体现出的历义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事实上,《静静的顿河》中对女性命运的描述,为这部作品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是小说内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极不容忽视的。 本文从此出发,分析作品中生活在麦列霍夫家周围的一组女性形象--个性解放型的阿克西妮亚,贤妻良母型的娜塔莉亚,浪漫、放荡型的妲丽亚、伟大的母性的伊莉妮奇娜和人
铁凝小说中女性形象“审丑化”变迁的美学探析
作者: 杜渐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铁凝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从新时期至今,铁凝共发表短篇小说约六十余部,长篇小说四部,中篇小说十二部。铁凝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觉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这些女性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纵观铁凝创作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作家对女性形象的书写发生了较大程度的转变,从对女性美的赞扬与讴歌到对女性丑的描摹与揭露。在这种由美及丑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了作家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冷峻思考和深切关注。本文从“女性形象”入手,分别以聚焦对象、女性对照组、女性意识及人与环境关系为切入点,对女性形象的审
中国电视剧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刘岩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霸权   女性形象   话语权   女性主义  
描述: 伴随着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电视剧从贫民化开始向精英化转变,大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电视剧的发展进程。同时社会性别问题在电视剧作中体现出来,女性所承受的是全社会的歧视。大众传媒作为引导受众意识形态的主要工具,在传播过程中忽视女性、忽视两性关系这一社会现象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中国的女性主义受到西方女性运动三次浪潮的影响,以西方女性主义为理论依据开始了本土化的进程。从五四运动开始,到新中国的成立,再到中国改革开放这样巨大的变革,中国的女性主义在借鉴了西方意识形态、精神分析等理论后有了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根据地妇女运动研究
作者: 单炜鸿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运动   解放战争   东北根据地  
描述: 妇女的解放与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这场革命同时发生的是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妇女解放运动。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根据地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于根据地建设,参加反封建斗争、大生产运动和解放战争,参与战后建设,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东北根据地妇女解放运动。进而建立健全了东北根据地妇女组织,在党的领导下,东北根据地广大妇女接受了党的教育,进行了反封建斗争,参与国家政权管理,参加土地改革和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政治、经济、教
浅谈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梁翠芬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四十年代在上海文坛上红极一时,她的小说是一个开向沪、港都市社会,尤其是其中的“洋场社会”的窗口。她被誉为四十年代洋场文学的代表作家。 张爱玲小说的题材,可以用“恋爱、婚姻”四个字来概括,而每一个恋爱、婚姻故事又很传奇。在这些传奇故事中,作者用那细腻而又含蓄、凝炼而又浓郁的笔法,刻画了一群千姿百态、形神毕肖、叫人难以忘怀的女性形象。
边缘境遇下的女性书写:论日本华人女性文学的身份认同
作者: 李思默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日本华人女性文学   边缘境遇   身份认同  
描述: 海外华人远离故土长年漂泊在异国他乡,特殊的生活环境让这个群体的文学创作异于本土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海外的华人女性不但要面对异国文化的冲击,还要在男权世界中寻求自己的位置,她们始终生活在一种边缘化的境遇中。于是,海外华人女作家在进行创作时,着重体现在对性别身份和性别意识的探求,并将这两种边缘生存境遇通过作品展现出来。近年来,从身份认同这一视角出发对海外华人文学作品进行研究日渐盛行,对文化身份的探讨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目前,已有学者以欧美华人文学、新加坡华人文学、马来西亚华人文学等地区的华人文学为例进行了系统
< 1 2 3 ... 7 8 9 ... 18 19 2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