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老舍的家庭、社会理想及其救国之路
作者: 任梦华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意识   理想   国民性格   婚恋模式   女性形象   救国之路  
描述: 老舍的家庭、社会理想及其救国之路
渴望与失望的绝唱——析济慈作品中的爱情描写
作者: 马士奎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浪漫主义诗人   诱惑   毁灭   精神恋   母爱  
描述: 约翰·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的杰出代表。他的颂歌、叙事长诗和十四行诗多以爱情为主题。济慈笔下的爱情瑰丽、浓艳,但又无时不为死亡的阴影所笼罩,往往会带来毁灭性的结局。诗人眼中的女性美丽而有野性,充满了不可抗拒的诱惑,同时又令人难以捉摸。本篇论文旨在论述济慈对爱情表现出的困惑,以及产生这些困惑的根源。 济慈诗中的女性形象可以从他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对母亲的复杂情感促使他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对母爱的渴望成为济慈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而母亲的不忠与母爱的不完美又使他对女性产生了怀疑和怨恨。济慈与乔治亚娜·
《黑暗的心》之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邓建英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黑暗的心》   不可靠的叙事者   叙事话语   女性主义批评   康拉德   男权意识  
描述: 约瑟夫·康拉德向来被视为以讲述男人的故事,观照男性世界而著称的作家,其享有“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中篇小说”之誉的作品《黑暗的心》往往被引为体现康氏雄健风格的代表之作。论及其作品的女性观或女性角色时,以男性为主体的康拉德评论家通常流露出两种批评倾向,或称赞其善于张扬男子汉气概,善于驾驭诸如殖民主义一类的重大题材,或指责其作品潜存着对女性的敌视以及浓厚的男权意识。这些评论不无道理,却往往忽略了文本深层结构中隐含着的重要女性形象;混淆了康拉德与小说的主要叙事者马洛之间的界限,将后者的男权意识归咎于作家本人。
威拉·凯瑟的女权主义思想倾向在《啊!拓荒者》中的体现
作者: 宋彦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每个女人都应该为自己选择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西蒙·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如是说。威拉·凯瑟(1873—1947),这位活跃于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作家就是这样的一位女性。她独立于世,桀骜不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管别人会怎么说。她选择自己想走的路,并且坚持走下去,将自己一生的精力和激情都投入到她所热爱的创作中去。她终生未嫁,却和另一位女性一起生活了40多年。因为她坚信“丈夫和家庭会窒息她的艺术创作,结了婚的夜莺不会再歌唱”。她不满社会分配给女性的“家庭妇女”的角色,努力在家庭和婚姻之外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女性:弱势的群体
作者: 段小莉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鲁迅小说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多样的文本形式,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本文仅对鲁迅着力描述妇女生存状态与命运的《祝福》、《离婚》、《伤逝》等小说进行解读,以探讨其蕴含的思想价值与意义。 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弱势群体扫描”。概述鲁迅小说中呈现出的女性群体状况,其中涉及到了小说集《呐喊》中描写的女性,如杨二嫂(《故乡》)、单四嫂子(《明天》)等等。表明鲁迅在五四高潮和五四退潮时期所写的女性几乎都是弱者,由此共同构成了一个女性弱势群体世界。 第二
论90年代文化语境中的女性写作路向
作者: 蒋青芳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九十年代   文化语境   女性写作路向  
描述: 本论文以九十年代女性小说创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代女性主义 理论,对九十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的潮流及代表作家作品作系统梳理, 指出九十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基本文化语境及写作路向,揭示其各自 的思想文化内涵,并进行反思,指出各自的成就与不足。 本论文认为九十年代的文化语境与八十年代相比,发生了一些重 大的变化。文化转型使女性有了从自己的角度解读历史与人生的空 间,女性对文化传统的质疑变得强烈起来;西方女性主义话语的深入 介绍与传播,使女性
一个古老神话的再现
作者: 韩永珺   来源: 河南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约翰 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多严作家。在他近四十年的文 学生涯中创作了许多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他的兔子四部曲是美国当 代文坛的杰出作品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他塑造的男主人公“兔子” 的形象是评论界公认的美国当代中严阶级的代表人物。但是,在女权 主义批评者看来,兔子四部曲完全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文本。存在 于厄普代克意识中的父权制思想弥撒在整个四部曲中。小说中的女性
沉重负累下的自由之魂:对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分析
作者: 张宜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亨利·詹姆斯   《贵妇画像》   女性主义批评   男权意识  
描述: 伊莎贝尔·阿切尔,《贵妇画像》中的女主人公,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一个出色的女性形象,自小说出版之日起就引起了批评家们和公众的极大兴趣。亨利·詹姆斯似乎旨在塑造一个“新女性”,她常被贴上独立、自主的标签。但在小说中,她实际上充当的是物的角色,被人观赏,收藏,成为被图谋的对象。作者企图调和她作为物和有意识的主体这两种存在形式之间的矛盾,但他失败了。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美国和欧洲社会仍然是男性占统治地位,女性追求独立自由的机会甚少,对一个深受男权意识和道德准则影响的女性就更是这样。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
《到灯塔去》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王文燕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批评   男权意识   女性主义  
描述: 随着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的高涨,女性主义批评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形成并发展成为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流派。尽管女性主义批评家们对于什么是女性主义批评各有说法,她们的批评方法中存在的共同特征却证实了她们的女性主义立场:例如,她们认为女性作为一个集体受到男性集体的压制,因此她们在文学批评中涉及了政治;她们的批评旨在唤醒女性读者与女性作者,使她们意识到在一个长期由男权意识主宰的社会中女性的劣势和从属地位等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着重研究男性作者笔下的妇女形象,意在揭示文学作品中妇女受压制的地位和被男性扭
女性写作话语策略
作者: 邵巧治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控制   叙事结构   女性写作   性别话语   话语策略  
描述: 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有史以来一直处于被评判、被表达的社会文化语境。为了找回自我、确立自身,女性试图以写作的手段来达到自我讲述。但她面临一个巨大的困境:女性能拥有自己的性别话语吗?本文宗旨就是考察女性为了建立自己的性别话语,采用了什么策略以消解颠覆男权文化中心的话语控制。本文分五个部分分别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女性写作界定和历史,通过界定与历史梳理,明确女性写作的性质和意义,这是讨论女性写作话语策略的前提。第二部分是女性写作话语策略的提出,指出女性早就拥有自己的性别话语,但面临表述方式的转换,正是在这种转换
< 1 2 3 ... 77 78 79 ... 83 84 8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