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307 条
-
对拜厄特四部曲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孙敬婷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四部曲
后现代女性主义
阐释
拜厄特
-
描述:
本文以拜厄特的女性成长小说四部曲《花园里的少女》,《平静的生活》,《巴别塔》,以及《吹口哨的女人》为研究文本,以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为支撑,重点研究作品中“女性身份”和“女性形象”的确立过程。四部曲以贯彻始终的知识女性弗雷德里卡为主线,描述了她从少女生活,剑桥求学,结婚生子直到成为单亲母亲和成功的职业女性的经历,同时以其他知识女性为副线,揭示了女性从心理,思想到身体等在不同阶段的蜕变过程,勾勒出一幅以英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社会背景的知识女性的生活图景。拜厄特的小说一直都是以知识女性为写作目标,此论文针对这
-
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飘》和《嘉莉妹妹》
-
作者:
单丹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生态女性主义
悲剧
自然
女性
-
描述:
的不同表现,并依据其表现将她们分成两种类型:女斗士和家庭天使。同时,比较两种类型女性的最终命运,并从生态女性主义角
-
女性文学批评:由“女性意识”到“性别诗学”
-
作者:
暂无
来源:
语文学刊·高教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女性意识
性别诗学
-
描述: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批评,性别意识一以贯之。之初,作为对特定历史时期“男女都一样”的性别观点的反拔,批评话语侧重女性立场的强调,女性意识的阐发。90年代以来,批评话语渐渐转向“社会性别”,研究中更倾向于男性权力的批判和性别差异的解构。近年来,“性别诗学”理论渐渐浮现,强调性别属性的阐释与其他范畴的结合,并谋求双性差异中的和谐,这意味着学界对性别介入文学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
女性文学批评:由“女性意识”到“性别诗学”
-
作者:
顾晓玲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立场
社会性别理论
新时期
女性意识
性别诗学
女性文学研究
性别意识
性别差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批评,性别意识一以贯之。之初,作为对特定历史时期男女都一样的性别观点的反拨,批评话语侧重女性立场的强调,女性意识的阐发。90年代以来,批评话语渐渐转向社会性别,研究中更倾向于男性权力的批判和性别差异的解构。近年来,性别诗学理论渐渐浮现,强调性别属性的阐释与其他范畴的结合,并谋求双性差异中的和谐,这意味着学界对性别介入文学的问题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
从《名利场》中主要女性形象的解读看萨克雷对女性的态度
-
作者:
陈颖芳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维多利亚“家里的天使”
维多利亚的叛逆者
不确定的态度
-
描述:
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批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名利场》一直被公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作者通过刻画两位女性(维多利亚“家里的天使”艾米丽亚和维多利亚的叛逆者丽贝卡)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命运,抨击了男权统治、金钱至上的维多利亚社会。 @@ 本文通过女性主义视角来重读《名利场》,并探讨萨克雷在作品中对待女性的态度。萨克雷在小说中对女性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并且展现在对她们各自性格和行为的肯定和否定中。一方面,作者认为萨克雷深受自身经历的影响,另外,作为一名传统的男性作家,他不免受到维多利亚价值观和男权
-
论曼斯菲尔德小说女性人物形象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李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作为短篇小说家,她细腻的情感表达,对女性心理敏锐的洞察力更是引人关注。在她去世后,先后出版了一些关于她的传记和评论,大多以她的文学艺术发展为线索来考察她的生平和创作。国内外研究者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研究一度集中在她的文学成就上,主要把她当作一位风格独特的文学家来看。随着西方新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陆续有评论家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曼斯菲尔德的作品。 本文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概述了国内外评论界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及其作品
-
从“女”性到“两性同体”:论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中的女性观
-
作者:
张建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同体
女性观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没有个性的人》
-
描述:
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以一种阅读思考的方式借助反讽理论和“两性同体”观念分析穆齐尔长篇小说《没有个性的人》中的四位主要女性形象,进而分析探讨穆齐尔的女性观。博娜黛婀和狄奥蒂玛是追求爱情的典型“女
-
“性感”还是“少女感”、“可爱”:年轻中国女性的性感观念
-
作者:
李晓南
来源:
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性感
体面
女性气质
-
描述:
这篇论文探讨了年轻中国女性对性感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态度。访谈显示,年轻女性的性感观中充满了冲突与矛盾。性感在日常话语中往往是沉默的,但却持续被实践以服务异性恋的两性关系尤其是男性观点,并被视为高度从属于私人关系领域。随着剧烈的社会变化,一种崇尚中产(等)阶层风貌的性感观正在形成。性感被认为是精致的、有教养的、有文化感的和西方化的,而这种性感观念将其他女性群体排除在受到追捧的女性形象之外。
-
韩国历史剐的新视角:重塑历史女性人物--以《大长今》与《黄真伊》为例
-
作者:
卢雪花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塑
历史剧
女性
-
描述:
对于历史女性而言,应该不再把以前的男权文化中心论评判标准奉为圭臬,而应立足于女性主体本身看待她们的命运变迁、价值观念、人生理想以及心理需求,从女性的视角重新发现和塑造女性形象。由女性作家执笔、以古代专职女性作为素材的电视剧《大长今》和《黄真伊》演绎的是生在16世纪却体现着21世纪价值理念的两位绝代佳人,试图从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视野去重新解释历史女性。
-
传统选择呈现的当代风景:评傅天琳的女性、母爱和儿童诗歌
-
作者:
张中宇
来源:
中外诗歌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
儿童诗歌
傅天琳
母爱
女性诗歌
传统女性
女性主义
男性霸权
-
描述:
女性诗歌傅天琳关于女性的诗歌有自身的特点.不但不同于现代女性主义诗人的女权话语对所谓男性霸权的“反抗“或女强人梦,也不同于另一位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以昭示平等为特征的“木棉树”,傅天琳似乎更愿意固守传统女性的宁静乃至柔弱。在傅天琳笔下,粗犷雄健的男性形象和依依的女性形象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