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
作者: 黄树红   来源: 呼伦贝尔盟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系列
试论林黛玉的精神美
作者: 王志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红楼梦》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世界   薛宝钗   贾宝玉   香菱   林黛玉   精神美   大观园   曹雪芹   宝黛爱情悲剧   西施  
描述: 如果说,一系列优美动人的女性形象犹如长廊列柱建构成《红楼梦》这座巍峨的文学宫殿,那么,林黛玉光彩夺目恰为耶路撒冷朝圣者心中的那块神圣的麦饭石。悠悠百年,她牵动了多少人情思,又化作了几多柔肠,林黛玉是曹雪芹呕心沥血,用理想和现实、用历史和未来、用智慧和热情塑造出来的,活在读者心中的一颗明亮、美丽的星星。 林黛玉究竟美在哪里呢?不少人如痴如醉地把审视的目光投向她那独特的形容:“两重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千多一窍
自白与对话-当代女性形象诗选
作者: 宋美璍   来源: 中外文学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自白与对话-当代女性形象诗选
论巴金创作中的女性崇拜
作者: 杨联芬   李双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神   《新生》   封建礼教   鸣凤   女性崇拜   类形象   巴金   母亲   爱情   女性形象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女性形象的塑造构成其创作特色,影响其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男作家往往居多。巴金,就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一位。他塑造的系列女性形象,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女性形象的塑造几乎贯穿其毕生的创作。形象的变迁与作家融铸其中的审美理想,恰好反映出巴金心灵深处虔诚、纯真的女性崇拜意识。
女性原则与“哈克贝利·费恩”
作者: 陈革   来源: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格拉斯   女性原则   西方文学   模式化   吐温   哈克贝利·费恩   小姐   女性形象   寡妇   小说  
描述: 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玛丽琳·佛兰奇认为,多少世纪以来,西方文学,艺术及语言中众多女性形象尽管反映了现实或代表着生活中女性形象,但她们的形象几乎已被模式化地固定下来。这种传统的为众多文艺作品表现的模式化了的女性给人们以如此强大的影响与深刻的印象以至于我介)常常无法把生活中的女性与作品中的女性分辨开来,使得人们常常让生活中的女性去模仿作品中的女性,而忽略了真实的
人世的倾斜与畸变——评铁凝《玫瑰门》
作者: 王春林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女性作者   人性   自然流畅   阅读感受   新时期文学   王熙凤   玫瑰   作品   女性形象  
描述: 在新时期文学所提供给我们的阅读感受中,能够给我震撼的作品的确屈指可数,而《玫瑰门》即是其中之一。在《玫瑰门》中,或许可以找到铁凝过去某些作品的影子,但这部长篇绝不仅仅是她过去作品的一个累加,而是在总体上对过去她自我的超越。《玫瑰门》真正实现了作者早已开始了的艺术嬗变。作品中自然有文化批判,也有生存批判,还有瞬间的美的显现,但令人叹止的是作品把这诸多的因素都巧妙地融合在了作者笔下的生活当中,十分自然流畅。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人的复杂性的认识,及作品对丰富复杂的人性的展示。她以女性作者所特
新时期丁玲小说研究漫评
作者: 袁良骏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小说研究   新时期   创作道路   莎菲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品   女性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  
描述: 一丁玲复出后,虽然写了大量散文、随笔、评论、回忆录,但小说创作却几乎停顿。《杜晚香》究竟是报告文学还是小说,至今归属未定,作家生前自己的说法也相当含糊;修改后重新发表的《在严寒的日子里》也仅仅相当于作家整个写作计划的五分之一(十万余言)。不过,丁玲小说研究却空前活跃,成果也比较突出。说起原因,自然并不复杂:从1957年“反右”扩大化开始,丁
“厚土”底层的女人们
作者: 段崇轩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女性崇拜   深层心理   底层   女性形象   男人   视角   小说   李锐   世界  
描述: 李锐的《厚土》系列小说,曾在两年前的文坛上引起一场小小的轰动,评论家纷纷从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和文体的视角,争争抢抢地发掘吕梁山这片“厚土”。今天我却想从女人这个视角,来重新窥视一下这片厚土的底蕴。因为我发现,在《厚土》的全部十七篇作品中,几乎每篇都写到了女人,且在大部分篇什中,女人是点睛之笔、全文之魂,这些女人构成了吕梁这个封闭世界的一个独特群体。在李锐那支冷峻而深遂的笔下,一旦写到女人,就会充满柔情、怜悯、宽容和敬意,给吕梁那黑魆魆的重重大山涂上一抹玫瑰色的晚霞。我敢说,在李锐的深层心理中,总有一种
人生·才识·性灵-唐三位女诗人散论
作者: 谢丹月   来源: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灵   女诗人   唐代   散论   文艺评论   中国传统社会   人生   女性形象  
描述: 自古以来的文艺评论是男子评论女子的多,女子评述男子的则极少。由于男人心目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性心目中自我形象有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历来对女子文艺作品的评论,实在有失公允。唐代诗风兴盛,群星灿然,更难得的是还产生了一批女诗人,其中以李冶、薛涛、鱼玄机的成就最高。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妇女的地位历来都是很低的,
莎菲的悲剧和丁玲的悲剧
作者: 周一筑   来源: 贵州社会科学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作家   文学作品   莎菲   文学形象   婚姻自主   丁玲   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   恋爱自由  
描述: 提起莎菲,这个20年代中国文坛上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几十年来任人褒贬,众说纷纭.作为批评对象的文学作品或文学形象,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审美系统之中,一部文艺作品或一个文学形象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与审美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作家、作品、读者(批评者)都有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里,往往把文艺作品和文学形象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只归于作家和作品负责,而忽略了接受主体的作用;在强调作家和作品之时,又往往只从单一的政治或社会学的角度去要求,而忽略了作家
< 1 2 3 ... 6 7 8 ... 32 33 3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