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山东大学 】搜索到相关结果 243 条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作品的女权意识主题及其表达
作者:
刘树岩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权意识主题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主题表达
描述: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凭借自己独特的墨西哥裔背景和跨越双重文化背景的成长经历,用自己作为女性特有的敏感视角和细腻文字创作了包括散文、小说、诗歌在内的八部作品,并凭借散文集《芒果街上的小屋》(以下简称《芒果》)得以进入美国主流文学圈,并成为蔚为大观的“奇卡纳”文学’潮流的重要代表作家。其特有的创作内容和风格引起了极大地关注,不仅得以进入美国教科书,更是受到文学批评家们的关注。但就目前笔者搜集到的资料来看,关于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创作的研究范围却颇为有限,具体表现为对《芒果街上的小屋》之外作品的关注较少,对其作品作
生动真实的女性群体: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孙岩梅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海明威
女性文学
描述:
欧内斯特 海明威(1899-1961),一九五四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海明威和旅居巴黎的格特鲁德 斯泰因、依兹拉 庞德、T·3·艾略特以及詹姆斯·乔伊斯一起在文学语言和风格方面完成了一场革命.他提倡简洁、紧凑、报道式的?
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迪斯尼动画花木兰女性主义形象解读
作者:
王树娟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木兰
文化冲突与融合
女性主义
描述:
花木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传奇女性形象,南北朝民歌《木兰辞》记录了中国最早的木兰故事,宣扬了中国的忠与孝的传统思想。千百年来,木兰作为中帼英雄的代表,在中国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形象。木兰恪守孝道、代父从军、为国出征,赢得了尊敬和名誉,是封建制度下的中国传统妇女眼中的女英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98年,根据木兰故事改编的迪斯尼动画片《木兰》,改变了中国传统的忠与孝的花木兰形象,重新塑造了具有女性主义精神的花木兰形象,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对迪斯尼花木兰的解读。迪斯尼的电影《木兰》将中国的文化和美国的文化
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研究
作者:
李玉双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宗教思想
价值重建
夏目漱石
文学思想
则天去私
描述: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深遽哲学思辨力和艺术表现力的杰出作家,是人类自由思想的代表。在十二年的作家生涯中,他创作了十五部小说、两部文学论著,大量随笔、汉诗、俳句以及评论文章,表现出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在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精神文化丰碑。潄石文学创作涉猎广泛,内容极其丰富,涵盖了文明批评、存在问题、个人本位、女性观、知识分子的命运和作用以及宗教思想等。应该说,漱石所表现的主题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主题始终未变,那就是对人类生存意义的关注与探索。本论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通过文本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的儒家文化表现
作者:
孙俊杰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伦理政治思维
儒家伦理
儒家文化
知识分子
描述:
从1982年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产生至今,茅盾文学奖可以说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同步。虽然它的历届获奖作品并不都能孚众望,甚至引起很大争议和质疑,但作为唯一一个全国性的长篇小说大奖,这种与新时期文学的同步性、全国性、以及它的题材的广泛性,它的发展、它的获奖作品以及与之有关的争论就可说是一部活生生的新时期的文学发展史!不论是从促进茅盾文学奖自身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更加广阔的各个时期文学发展状况的角度,都足以让研究者对之进行细致的考察和研究。目前对于茅盾文学奖的研究,更多的局限于它的评奖制度以及获奖文本所体现出来
《长恨歌》与唐代宫廷文化生活研究
作者:
姚榕华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宫廷文化生活
唐代
综合分析
考古资料
历史文献
长恨歌
描述:
长篇古体叙事诗《长恨歌》以其独特的文学审美韵致感染着世世代代的读者。事实上,《长恨歌》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文学领域,辐射到了文化的多个层面。《长恨歌》作为一个突出的文本案例,深刻地阐释了唐朝历史乃至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为重大的转折,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下半叶感伤、世俗、浪漫的文化风气,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恨歌》因其叙述历史的严谨性与涉及文化内容的广泛性,以及作为诗歌所蕴蓄的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自由的想象和隽永优美的语言,一直激发着人们的强烈的研究热情。《长恨歌》在问世之初就已经产生
“与死者协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浅论
作者:
王博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与死者协商”
内心分裂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是当代加拿大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批评家。迄今为止,她一共创作了12部长篇小说、15部诗集、6部短篇小说集、3部文学评论和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其文学创作成就得到了西方评论界和读者的广泛认可,在中国也倍受关注。在创作过程中,玛格丽特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法,诸如戏仿,还原神话,多重叙述等等,塑造了一系列的丰满而神态各异的女性形象,并在自己的创作中杂糅了女权主义、生态美学思想、神话学和后现代主义,在女性文学创作和加拿大文学中占领了一个重镇。本文力图通
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存在主义女性观及其文学创作
作者:
张婷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观
小说创作
存在主义思想
波伏瓦
女性形象
描述:
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以其非凡的经历和大量的学术及文学著作成为20世纪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物。她是两次运动,即存在主义和女权主义运动的核心人物;她的作品及思想对既定制度提出了挑战,深刻影响到二战后人们、特别是许多女性的观念;她的一生都在实践着追求自由与卓越的理想,在公众中树立了高大的形象,关于她的报道、自传不胜枚举。虽然西方学术界对她的研究从未间断,但是我国的研究者们,或是过多关注于波伏瓦独特的个人经历,或是仅仅将其作为萨特的附庸,而忽略了她作为一位思想家、文学家的独立地位
人物与意象:菲利普·罗斯“凯普什系列”释义
作者:
杜淑娟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凯普什系列”
人物
意象
释义
描述:
菲利普·罗斯(1933-)是一位多产的当代美国犹太作家。截止到2011年,他共创作了31部作品。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揭示了犹太移民内心的矛盾与困惑以及人类的尴尬处境。本文解读对象是罗斯的“凯普什系列”小说一一《情欲教授》(1977)、《乳房》(1972)以及《垂死的肉身》(2001)。在“凯普什系列”中,菲利普·罗斯对性的书写达到极致,同时在“性”的统摄下直指沉重的主题,在“玩笑”中直击人生困境。该系列以其迥异的风格,创作跨度较大,成为罗斯作品中一个独特的系列。本文通过对该系列人物与意象的解读与释义
《小妇人》中体现的超验主义思想
作者:
王玭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然观
《小妇人》
超验主义思想
自助
描述:
自从1868年《小妇人》首次面世以来,在接下来的一百四十多年间这部小说从未曾停止过印刷出版,《小妇人》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在新英格兰地区长大成人,深受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是一位重要的美国女作家。《小妇人》形式上是一部家庭日志,生动地讲述了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故事。由于其复杂的文化情景和背景,一个多世纪以来《小妇人》被以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及成长小说等多重视觉进行了解读。本文试图从超验主义视角解读这篇小说,并发掘该小说中体现出的超验主义思想。论文的第一章简略
<
1
2
3
...
6
7
8
...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