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贾平凹作品中的女性自我意识研究
作者: 蒋正治   来源: 时代文学(上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贾平凹   女性  
描述: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最具创造精神,影响深远的作家之一,他塑造出了一个个鲜活的现实人生,时刻提醒后人,回望历史,感悟人性。贾平凹的创作经历了单纯入世、复杂处世、单纯“出世”三个阶段。本文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贾平凹作品中包含着一个女性人物形象谱系,其笔下的女性具有美丽、温婉、品性高洁等共同特征,并凸显了其强烈的自我意识。笔者从爱情、生命力、权利三个方面,对贾平凹作品中的女性自我意识进行研究。
“为何男性吸烟比女性更危险”等10则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百科知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为何男性吸烟比女性更危险 一项新研究显示,男性烟民流失Y染色体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3倍。由于Y染色体为男性所独有,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何吸烟的男性比女性更易出现癌症,乃至为什么男性寿命普遍短于女性。研究人员分析了6000多名男性的数据,并考虑了年龄、运动习惯、教育程度、是否抽烟喝酒以及其他健康和行为因素。
妇女的人权与法律
作者: 李线玲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府政策   国家根本大法   妇女参政   宪法保障   中国妇女   反家庭暴力法   妇女维权   法律保障   妇女组织   家庭暴力  
描述: 进展和成就1.国家制定相关法律保障妇女人权2004年3月,中国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人权人宪,使尊重和保障人权由政府政策上升为国家根本大法的一项原则,不仅完善了中国人权的宪法保障,同时
陕甘宁边区妇女参政支持环境及启示
作者: 姜秀花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边区政府   妇女参政   妇女代表会   妇女联合会   支持环境   妇女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   敌后抗日根据地   妇女组织   妇女工作  
描述: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所在地,是人民抗战的政治指导中心,是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中共中央十分重视边区政权的巩固和建设,把陕甘宁边区作为民主政权建设的“实验区”,建设成为全国民主政治的模范。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权建设为妇女参政提供了重要契机,各项妇女参政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为妇女参政创造
刀尖上的舞者——浅谈张爱玲的创作及女性文学
作者: 吴丹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验世界   人生感悟   女性心理   时空意识   宦家   《金锁记》   林白   沉香屑   女性主体意识   传奇小说  
描述: 张爱玲的创作,因在那个时代不入流而始终蒙着一层由凄厉与迷幻编织成的神秘面纱。其由女性独特的感知而构筑起别样的经验世界,征显着强烈的女性意识。而对女性心理痼疾的挖掘,使得张爱玲的身上始终带有不同于那个时代的印痕,成为文学史中最鲜亮的存在。“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当40年代的主流作家在为现实的政治环境奋臂疾呼时,出身满清达官显宦家庭的张爱玲却在自己的公寓中构筑着独特的传奇小说世界。她的小说在现代文学
百年《觉醒》研究与女性觉醒
作者: 万雪梅   来源: 江苏社科界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应征论文论文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伦理学   反女权运动   《觉醒》   女权运动   凯特·肖邦   女性觉醒  
描述: 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美国女性文学开山之作《觉醒》的研究有其独特之处。它在出版之初遭到了冷遇乃至被遗忘,到约半个世纪后才重新被挖掘,接着被经典化,此后便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在梳理百年来《觉醒》研究动向的同时,旨在探究《觉醒》成为西方性别研究和妇女研究经典之作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以管窥百多年来女性意识觉醒的曲折历程,并对此提出道德伦理方面的反思。
解读枷锁下的自由——《一位士的画像》
作者: 田爱青   来源: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位女士的画像》   枷锁   自由  
描述: 由美国著名的作家亨利·詹姆斯著作的代表作《一位士的画像》,对世界文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小说刻画了一位生活在充满束缚的世界里,向往自由、追求独立的女性形象。表面上,枷锁与自由是互相
成长中的女性——用女性主义解读哈罗德·品特作品中女性的变化
作者: 侯涤非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   身体行为   身份意识   女性主义  
描述: 哈罗德·品特被认为是20世纪英国文坛继肖伯纳后最重要的剧作家。在他的剧作中,平静中隐伏着危机,幽默中潜藏着威胁,他的这种独特的、个人化的、独立的艺术风格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同,并出现了“品特风格”这一特定的词条,被收录到了牛津戏剧词典,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品特及其戏剧在英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更概况了他的戏剧表现手法和技巧的多样性和突破性。在品特的剧作中,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对男权社会中男性的描写,女性是次要人物。事实上,品特作品中的女性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体现了女性从软弱卑微到自尊抗争的变化。这种动态的变化体
《围城》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研究
作者: 温纬   来源: 城市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城》   苏文纨   鲍小姐   唐晓芙   女性人物  
描述: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在刻画了一系列男性知识分子的同时也刻画了几位女性知识分子。有世故老练的鲍小姐、虚荣刻薄的苏文纨、天真执拗的唐晓芙、工于心计的孙柔嘉等,作者通过对她们追求爱情的过程及结局的描写,揭示了当时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也嘲讽了她们的恋爱观。
马奈女性人物绘画的目光问题
作者: 张琦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目光   观看   马奈   女性  
描述: 爱德华·马奈创作的涉及女性人物题材的绘画,画中女性的目光不仅反映了画中人与观看者看与被看的关系,而且揭示了隐藏在目光背后的主客体关系及观看者的自我认同问题。目光学既关涉绘画创作的美学问题,也对观看者欣赏画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 1 2 3 ... 63 64 65 ... 205 206 20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