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贺晓晴《花瓣糖果流浪年》的当代女性意识
作者: 陆兴忍   来源: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底层劳动妇女   女性意识   觉醒  
描述: 不同于以陈染、林白等为代表的 2 0世纪 90年代女性主义写作 ,专注于都市白领女性生活体验的书写 ,贺晓晴的小说《花瓣糖果流浪年》把笔触伸向处于社会底层、流浪他乡的打工妹 ,展现打工妹韩月晴在七年流浪中 ,女性意识逐渐觉醒的过程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2 0世纪 90年代女性主义写作疏于凸显底层劳动妇女生存境遇这一叙事盲点 ,丰富了当代中国女性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画廊。
王安忆九十年代以来几部长篇小说的女性人物形象之比较
作者: 毕红霞   来源: 琼州大学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安   比较   女性人物形象   长篇小说   价值   城市  
描述: 本文旨在对王安忆九十年代至今的四部长篇小说<长恨歌>、<妹头>、<富萍>和<上种红菱下种藕>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比较研究.这四部长篇小说分别成作于1995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它们是王安忆近些年的主要长篇.
精心塑造人物形象——我演《浣纱女·魂归》、《杀妻》、《大登殿》三出折子戏的粗浅体会
作者: 王洪玲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河北梆子   《杀妻》   表演艺术   魂归》   折子戏   人物塑造   《浣纱女·   《大登殿》  
描述: 中国戏曲是一门集唱念做打于一身的综合艺术,精心塑造人物形象是它的核心,作为地方戏曲艺术的河北梆子亦如此。在它漫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塑造了千千万万各具风采的动人的人物形象,因之使我们的戏剧艺术画廊丰富多彩,熠熠生辉。 我从小痴迷戏曲,在近20年的艺术生涯中,演出了近百出戏,塑造了穆桂英、王玉莲、西施等众多性格迥异的古代女性人物形象,在艺术创造中,我学到很多东西。 “魂归”是青年作者王新生新创的大型古代戏《浣纱女》的最后一场。虽然也是写美女西施戏,但作者却另辟蹊径,通过美女西施入吴,十载悠悠岁月中,与深爱她
找寻自我价值 梦圆苦乐人生——谈“三言”“二拍”中女性人物自我意识的觉醒
作者: 李红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意识   二拍   觉醒   三言   女性人物  
描述: 明末文人冯梦龙、凌蒙初的传世之作“三言”“二拍”,描写了当时社会的世态风情 ,倾诉了闺阁女子的无奈与心酸。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 ,为了找寻自我价值 ,梦圆苦乐人生 ,把多少清规戒律抛在一边 ,而不再躲在墙脚哭泣哀怨。对真情的追寻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使她们的选择不管是否冷静和具有理性 ,在当时的情况下都是合情合理的 ,都是值得肯定和尊敬的。
论曹禺现代戏剧中女性人物的“火性”与“水性”性格
作者: 季臻   宋远珍   来源: 戏剧丛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文学评论   话剧   人物评论   女性  
描述: 论曹禺现代戏剧中女性人物的“火性”与“水性”性格
用“浴”拯救心灵:探访《大浴女》中女性人物的心路历程
作者: 宋艳珊   来源: 云南文艺评论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大浴女   长篇小说   文学研究  
描述: 用“浴”拯救心灵:探访《大浴女》中女性人物的心路历程
意识形态的诱惑——评里查逊与奥斯丁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描写
作者: 苏耕欣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意识形态的诱惑——评里查逊与奥斯丁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描写
《白鹿原》中几位女性人物之我见
作者: 龙叶   阎庆生   来源: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革命者   长篇小说《白鹿原》   女性命运   宗法制度   传统女性   女性人物  
描述: <白鹿原>中传统的女性,如白嘉轩的母亲、妻子、姐姐,所谓不守妇道的女性,如田小娥、小翠,以及女性革命者白灵等形象,她们身上包蕴女性不幸的根源,承受着优秀与腐朽、新与旧的交替碰撞,这一系列女性的命运,彰显了封建宗法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唤起人们对女性生存的关注.
不息的生命:张爱玲笔下三类女性的生存图景
作者: 李慧   安刚强   来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生存图景   地母精神   女性人物  
描述: 张爱玲笔下的三组女性人物分别显示了各自的生存图景:"凄艳的蝴蝶"曹七巧、霓喜健康、泼辣,但难以掩饰命运的难堪;娇宠的准尤物王娇蕊、白流苏、殷宝滟明艳动人,其依附性地位实包含着难言的辛酸;自立的女性虞家茵、顾曼桢朴素平实,其独立的地位却依然没有带给她们满足的喜悦。在这些女性人物生存的挣扎与缺陷基础上,张爱玲寄寓了一种企望安顿女性生命的地母精神。
从“任氏”看中唐文人的性爱观
作者: 张金桐   王桂巧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世风   中唐   女性审美观   性爱伙伴   文人  
描述: 唐人性爱生活开放,但中唐文人并不仅仅为性欲而性爱,他们有他们的女性审美标准,《任氏传》中的任氏是其理想的性爱伙伴。任氏是唐传奇中最美、最忠于爱情的女子,他作为唐传奇女性人物画廊中的代表性人物,寄寓了作者及其中唐文人的女性审美理想。中唐世风转变,文人观念转化,对性爱伙伴力求美与对爱的贤贞,这一现象,揭示了中唐世风向内敛、保守倾向的转变,同时又反映了这个时期文人的女性审美观念。
< 1 2 3 ... 62 63 64 ... 124 125 12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