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635 条
-
战时儿童保育会与难童救济
-
作者:
孙艳魁
来源:
民国春秋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难童救济
保育院
宋美龄
抗战时期
蒋介石
毛泽东
陕甘宁边区
郭沫若
1938年
儿童保育
-
描述:
郭沫若在《洪波曲》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在这时,就我所知道的范围内,有两个妇女组织是认真地在工作,而且是有成绩的,一个是战时儿童保育会。”郭沫若所说的战时儿童保育会,是抗日战争初期成立的以救济、教育难童为宗旨的统一战线组织,它为保护难童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战时儿童保育会的成立 抗日战争爆发后,数以千万计的中国普通民众被迫背井离
-
霍庄子乡村村健全“议事会”
-
作者:
吴连歧
来源:
求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天津市北辰区霍庄子乡所属的自然村规模都比较大,人口比较多。大村有4000多口人,小村有1000多口人。各个村都有一个较坚强的党支部(总支),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村委会、农工商公司和共青团、民兵、妇女组织也很健全,并较好地发挥了作用。近几年来,在中央和天津市委、北辰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精神鼓舞下,乡党委努力思考探索如下一些问题,即:在党支部领导下,如何发挥村民参政议政的能力?党支部、村委会、农工商公司做出的经济的、政治的各方面重大决策,
-
向警予
-
作者:
严延桃
来源:
湖南党史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留法勤工俭学会
教育救国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运动
毛泽东
秋收暴动
五卅运动
蔡和森
向警予
-
描述:
向警予严延桃为革命献身动地勋劳垂万代,争妇女解放惊天事业贯千秋。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德珩在90高龄之际为纪念向警予英勇就义52周年而写的题词。向警予,原名向俊贤。土家族。1895年9月4日诞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城关镇西街向宅(今解放街80号)、父...
-
《赵清阁文艺生涯年谱》补正
-
作者:
陈学勇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雪林
1948年
《黄河》
年谱
1945年
1935年
散文
言论出版自由
抗战文艺
女性文学
-
描述:
赵清阁是一位多产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编辑家,曾活跃于三四十年代文坛,对抗战文艺活动和女性文学都有过显著贡献,多年来却为学术界忽略,以致今日读者知之甚少.《新文学史料》1995年第3期刊出高天星等编撰的《赵清阁文艺生涯年谱》(1914——1948年部分),集中了丰富的赵氏生平资料,必将推动关于她的研究.但“年谱”所系赵氏著述,有相当的疏漏,还有几处记述不尽妥当,现据我所知作些补正.
-
心的呼声
-
作者:
周炜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幕间休息
陌生人
冲浪运动员
水池子
女权主义
意大利面条
澳大利亚
女性文学
创可贴
纳塔
-
描述:
心的呼声[澳大利亚]海伦·加纳周炜译女作家海伦·加纳1942年生于澳大利亚东南部港口城市季隆,并先后在当地和墨尔本大学受教育。她曾做过中学教员和自由撰稿人,1974年开始小说创作。她还写摇滚歌谣,并在舞台剧和电影中扮演角色。她著有短篇小说集《冲浪运动...
-
平生风义兼师友
-
作者:
汪远涵
来源:
群言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学
大学教授
温州
老师
东南日报
语文水平
女性文学
二年级
作文命题
总编辑
-
描述:
4月7日接到中山大学教授王季思老师去世的噩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王教授是60多年前我在温州中学的国文老师。当时我们高中文科二年级全班仅有10位同学,他对每一个人的语文水平都十分了解,有时作文命题因人而异。一次,他给我一个题目《谈女性文学》,并指导我怎样找参考资料写这篇论文。我花了一个星期写出了中学时代
-
台湾当代环保文学刍论
-
作者:
吴尚华
来源:
写作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精神
现代工业文明
台湾岛
乡土文学
现代主义
社会政治
环保意识
生态危机
女性文学
台湾文学
-
描述:
一当代台湾文学在经由了60年代的现代主义思潮和70年代以乡土文学为主流的回归浪潮之后,伴随着80年代台湾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的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过渡这一重大转折,也相应进入了一个多元并存互补发展的格局。而70年代回归浪潮中高扬的"重以传统、关怀现实"的文学主体精神得到进一步的承续和发展,开始向新的题材和主题领域渗透延伸。在以"乡土文学"、"新政治文学"、"新女性文学"、
-
鲁侍萍悲苦心态透视
-
作者:
陈留生
贡献
来源:
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针对学术界历来对鲁侍萍这一形象的阐释误差,作者从心理学、女性学、人性等层面透析鲁侍萍的悲苦心态,认为:鲁侍萍与周朴园年轻时的恋情真挚、曼妙,带有鲜明的超现实超功利的幻想色彩,鲁的痛苦根由是爱情的陡然消逝。以十分珍视这段初恋感情为前提,鲁对周的态度、心理呈现出复杂微妙状态;这种深潜意识与鲁的性格、宿命心理,使她在后来的致命打击下精神完全崩溃。
-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的构架特色
-
作者:
黄世香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和谐美
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艺术魅力
构架
-
描述:
哈代的代表作《苔丝》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它成功地塑造了苔丝这样一个优美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她短暂的一生真实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末在家长制统治下的英国农村,个体农民走向贫困、破产的现实画面。哈代本着“洞悉事物的本质”的原则,用生动的艺术形象书写了一部在宗法制统治下的英国乡村枕会的悲剧,并对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法律、道德、宗教和婚姻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抨击。...
-
丁玲笔下的母亲画廊
-
作者:
王丹红
来源:
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群,特别是莎菲系列形象,一直是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和重点。但是以曼贞为代表的母亲系列形象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虽然曾经出现过的对《母亲》、《新的信念》、《杜晚香》等作品的评述中,涉及母亲形象,然而,对此进行全面而又深入的探讨,在丁玲研究领域仍是一片待开垦的绿地。关注过丁玲的研究者肯定意识到,"母亲"在丁玲生命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