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初冬窈窕修长百分百
作者: 许无忧   来源: 家庭生活指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围巾   资金投放   马海毛   后现代风格   大衣   女性形象   三点式   冬季   日常生活   浪漫气质  
描述: 到了初冬,T 型台上模们的形象与日常生活中的职业女性形象,差距越来越大,模们可以在三点式内衣外直接披上裘皮大衣,可以穿着这里露一点儿那里露一点儿的后现代风格的冬装,而现实中的女性却很难从这样的秀
对《沙恭达罗》和《西厢记》中爱情的解读
作者: 刘晓燕   来源: 戏剧杂志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西厢记   沙恭达罗   爱情   中印文学比较  
描述: 本文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视角以《西厢记》和《沙恭达罗》为文本 ,比较了中印文学的女性形象。文学作品中爱情的性质 ,是由叙述话语权决定的。在《沙恭达罗》中 ,宫廷作家迦梨陀娑出于对宗教的阪依和对国王的歌颂 ,依照印度古老的神定爱情观 ,描绘出宗教性的天籁的理想之爱 ,为女性在宗教、自然中谋得独立的精神支柱。在《西厢记》中 ,寻求自我安慰的失意文人创造出意淫式的爱情 ,淹没了女性自己的声音和形象建构 ,苑囿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发展。
夏季·阳光·美人
作者: 沉鱼   来源: 时代风采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晒黑   阳光   紫外线   致癌   皮肤   夏日   女性形象   飘逸潇洒   夏季  
描述: 女人应该是害怕夏季的,因为阳光会晒黑皮肤,阳光里的紫外线还让你有致癌的可能;然而女人却偏偏热爱夏季,因为夏季的阳光让你心醉,心醉于夏日里女人可以展现自身的全部灿烂。窈窕淑女,飘逸潇洒,冰清玉洁,秀外慧中,玲珑剔透,从容优雅……我想,夏日里的美人定是多种风情的,阳光与女性在夏季有一个持久的约会,相约在这一季让生命完全绽放,即使是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也一样美丽到第一缕初秋微凉的晨曦中。
学术职业性别差异的国际比较研究
作者: 赵叶珠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术性职业   国际比较研究   性别差异  
描述: 此研究通过对澳大利亚、德国、香港、以色列、墨西哥、瑞典、英国和美国等八个国家和地区在高校从事学术性职业的男女学者的调查,探讨了两性在工作条件、教学、科研、国际化、行政与管理等主题上存在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由于从事学术工作的女性越来越多,要在学术界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学术界男女学者的特性,知己知彼,扬长避短。此研究可为学术界的女性和女性研究者提供参考。
易性想象与男性立场——茅盾前期小说中的性别意识分析
作者: 李玲   来源: 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茅盾小说   易性心理   性别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作家塑造异性形象是否成功 ,往往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在某一层面上完成心理易性。茅盾在塑造慧女士 -孙舞阳 -章秋柳这些热情、性感的时代女性时 ,受阻于自我的男性立场 ,忽视女性生命逻辑 ,使得人物失去性格的内在统一性而成为“狂乱的混合物”。在塑造静女士 -方太太 -琼华这些性格相对弱一点的女性形象时 ,茅盾表现出出色的易性想象能力 ,塑造了一批符合女性生命逻辑的圆形人物 ,有效地弥补了封建等级文化所制造的性别鸿沟。茅盾卓越的艺术才华还体现在《蚀》与《野蔷薇》中男性立场与女性立场的对话关系上 ,尽管其男性性别立
现代意识与小说创作(上):丁玲小说创作论
作者: 杨春风   来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丁玲   小说  
描述: 丁玲小说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出深刻的现代精神。最突出的表现有以下两点:1.早期创作中,丁玲从女性视点出发,以真实纯粹的女性体验与感悟,分析社会、评判异性,同时更深刻地反观自身,通过莎菲型系列
乳腺癌与晚育有关
作者: James   Meikle   沈之   来源: 英语文摘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乳腺癌   参考译文   晚育   风险预计   月经   肿瘤外科   生育   几率   患病   女性  
描述: [参考译文]一项涉及91000名法国女性的研究证实,经期开始得早,没有生育,或者晚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更大。这是同类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其对象是40到65岁的女性,其中大部分是教师。研究表明,在30多岁初次生育的女性停经之前患病的几率,比22岁之前生育的女性高63%。而且她们在停经以后,患病的可能性也要高35%。15岁初次来月经的女性在绝经之前患乳腺癌的风险,仅为11岁初次来月经的女性患病几率的2/3。据巴黎肿瘤外科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称,初次月
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与其创作中的自我
作者: 李之凡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原则感   疯女人   投射   超越   自我审视  
描述: 本论文以夏洛蒂·勃朗特的生平与她的四部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夏洛蒂的性格特征、心理世界以及自我人格对创作的影响,把夏洛蒂笔下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三类:疯女人、女主角、次要女主角。这三类形象同时象征了夏洛蒂本人的性格的三个不同的方面:反抗者、矛盾者、服从者。 论文认为夏洛蒂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夏洛蒂本人的生平经历是密不可分的,而夏洛蒂的生平经历又影响了她整个人格与观念的形成,夏洛蒂作为一个生活在19世纪英国社会的一个开始出现工业文明的封闭的小村庄中一个穷牧师的女儿,以其独特的视
苍凉的手势
作者: 李志华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张爱玲   颠覆   消解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批评者认为,女人在父权制中是缺席和沉默的。妇女只有拿起笔开始写作,通过接受一直由男性崇拜统治的言论的挑战,才能确定自己的地位。张爱玲就操起了这样一支“反叛”的笔,她用“手势”这个无声的态势语来诠释几千年来女性被逼的“沉默”,用“苍凉”的情感体认来回答女性被放逐于历史文化边缘的“悲哀”。 全文共分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历史起点 通过对20世纪20、30年代一些主要女作家创作情况的简单介绍,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阐明了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历史
再生的焦虑
作者: 刘玉秋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焦虑   再生   女性解放  
描述: 现代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带来了女性文学的繁荣,但贯穿其中的解放之音却充满了焦虑而非欣悦。本文从现代女性文本入手,力图通过细致的文本解读去体察此中由女性在新的历史境遇中再生而导致的焦虑之情。再生是指在承受了长久压抑之后的女性终于从沉默中苏醒,从传统桎梏中解放出来重获为人的权利。而焦虑则指由于此种历史性的再生——以“为人”而非“为女人”为核心而诱发的特定心理基调,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焦虑是通常与痛苦、悲哀、恐惧等情绪体验联系着的一种紧张状态。再生的焦虑贯穿现代女性写作的始终,有着复杂的动因和错综的表现形态
< 1 2 3 ... 59 60 61 ... 75 76 7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