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长春教育学院学报】搜索到相关结果 60 条
-
从咏花词看顾太清词的女性化特征
-
作者:
张震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咏花词
女性化
顾太清
-
描述:
顾太清是清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因其词作格调高远,语言清丽,被赞誉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1]流传于世的词作有三百余篇,其中咏花词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极富特色。笔者试对咏花词进行文本分析,以观太清词的女性化特征。
-
灵的飞扬与肉的堕落——《莎菲女士的日记》与《上海宝贝》比较分析
-
作者:
梁维东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宝贝》
女性意识
《莎菲女士的日记》
女性身体
-
描述: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与卫慧的《上海宝贝》分别属于两个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意义的女性文学作品,两篇小说有情节设置、人物性格等方面的相似性,也有许多女性心理和写作策略上的相异之处,《莎菲女士的日记》打破了男性为中心的神话,张扬了女性主体意识。相比之下《上海宝贝》只写出了女性的堕落和借此对女性身体的窥视,《上海宝贝》的女性故事只是一场闹剧,而莎菲的故事却带有悲剧色彩。
-
论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张丽花
王君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产生原因
主要体现
-
描述:
随着西方女性文学的出现,女性意识逐渐觉醒。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文学界掀起了"女性写作"的热潮,许多女性作家逐渐摆脱传统思想束缚,开始了"躯体写作",展现着自己的女性意识。但是,女性意识并不只局限于女性性意识,更重要的是生存。女性是不可能完全脱离男性社会而生存的。为了更加深刻地了解女性意识,笔者对我国公认的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作家——张爱玲的女性意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女性意识产生的原因,并从关注历史、人文关怀和关注女性三部分对其女性意识的体现进行了论述。
-
解读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女性主义写作风格:以《莳萝泡菜》为例
-
作者:
李亮晶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莳萝泡菜》
女性主义
心理
-
描述:
新西兰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在其短暂的15年写作生涯当中,留下88部作品,其细腻而淡雅的文风深受俄国小说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的影响。曼斯菲尔德的很多作品中分别描写了不同年龄和不同阶层女性的思想和生活,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意识揭示了女性的生活和思想状态,为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文将以其代表作短篇小说《莳萝泡菜》为例,分析其女性主义的写作特点。
-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和《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创作理想
-
作者:
刘丽珊
孙田芳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女权主义批评理论的先驱,她积极探索女性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其著名的批评论作《一间自己的房间》创造性地提出了"双性同体"理论,而其传记式小说《奥兰多》则成功实现了这一构想。本文试图通过重读伍尔夫的这两篇经典著作以期深入理解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创作理想对于消除男女差异、促进女性写作和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所发挥的积极意义。
-
女性文学视野下《再生缘》对传统女性意识的超越
-
作者:
卢振杰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超越
女性意识
传统
-
描述:
《再生缘》虽然是一部诞生于清代的女性创作文本,但因作者陈端生能自觉地站在女性立场,对封建社会女性被赋予的性别角色进行反思,冷静审视女性自身的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较为独立的女性意识,因此,可以放诸女性文学视野内进行考察。本文试通过《再生缘》与同时期其他女性弹词作品的比较,浅析《再生缘》对传统女性意识的超越。
-
英语中的性别歧视
-
作者:
邓春霞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褒女贬
性别歧视
男主女从
男尊女卑
-
描述:
人类文明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妇女被忽视和受压抑的历史。法律、政令等制度、文化、宗教等价值观无不抬高男性,贬低女性。文学,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与法律、宗教等文化因素一样,标记着男性的荣耀和女性的屈辱。本文试从男主女从、男褒女贬、男先女后三个方面讨论性别歧视在英语中的表现。
-
自恋亦是自我放逐——论当代女性作家“私语创作”的局限性
-
作者:
陆璐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自恋
乌托邦
女性文学
私语创作
-
描述:
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在书写、反拨不平等的两性关系,争取女性应有的社会地位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唤起了女性意识在当代的完全觉醒,而在自己的笔下文学地创建"女性乌托邦",构建"私语创作"的模式,使其成为这类书写颠覆男权文化中心精神、探索女性解放之路的主要策略。但无论是组成没有男性的纯粹的"女性家庭"还是走向女性的自我幽闭,都是一种脱离两性和谐共生之自然状态的女性自我幻灭与放逐,不仅显示出"私语创作"的局限性,而且显出女性解放的虚弱与疲惫。
-
中国古代文学课不该冷落女性及其作品
-
作者:
周淑舫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课程体系
改革趋势
女性创作
生命律动
-
描述:
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反思古代文学课程体系中女性文学匮乏的通病,要突破以男性文学为中心或独占的思维定势,挑战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脉、魂、态的现实,必须加大古代文学课程体系建构改革的力度,让女性创作走进古代文学课程体系建构中,显现文学创造性的生命律动.
-
从《饥饿的女儿》透视虹影的创作精神
-
作者:
梁莹
来源: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虹影
女性文学
<饥饿的女儿>
艺术特色
-
描述:
旅英女作家虹影的作品<饥饿的女儿>,以自传体的写法展示了食饥饿、性饥饿和心灵的饥饿,拓展了自传体的写作空间,这与她个人身处彼岸有关,也与作家的大我情怀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