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名作欣赏(中旬刊)】搜索到相关结果 58 条
-
知己一个也难求
-
作者:
沈恒娟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知己
刘震云
《一句顶一万句》
女性人物
-
描述:
孤独感的表达一直被认为是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中的重要思想主题。本文主要从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探求文中的孤独主题。通过对文中四位女性人物(曹青娥、吴香香、章楚红、庞丽娜)的命运分析,笔者认为就孤独感而言,女性人物承担的精神负累,比男性更多更重;她们对精神知己的探求,也显得更加迫切。
-
论杨逸小说中性的苦闷与抵抗
-
作者:
彭婧怡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国际婚姻女性”是杨逸小说所塑造的重要女性人物类型,她们渴望通过与日本男性的婚姻来完成社会融入。然而,国籍的改变却无法解决这些双向他者的认同的困境,杨逸的小说通过对这些异类者性的苦闷的书写来展现她们所面临的边缘境遇。这种无所顾忌的性意识的暴露不仅仅体现了杨逸受到的日本私小说文学样式的影响,同时也是作家在观照整个现代化的社会结构下针对人的物化做出的抵抗。
-
从“此在”到“格式塔”:逆袭向上的生命轨迹
-
作者:
潘兆一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海德格尔从“关系论”视角出发,将处在具体关系、具体环境中的人或事叫作“此在”;而“格式塔”学派则从“整体论”视角出发,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和“完型”。本文以“此在”说和“完型”说为学理资源,分析迈克尔·坎宁安小说《时时刻刻》中处于特定悲剧性“此在”情境中三位女性人物各不相同的生命历程;同时将三位女性的“此在”命运看成是“整体”和“完型”,勾勒出三位现代女性直面“此在”,逆袭向上的生命轨迹,并阐释了包蕴在这生命轨迹中的丰富的悲剧内涵。
-
“他者”的意识重建
-
作者:
杨靖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世界观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他者
《倾城之恋》
-
描述:
“他者”是女性文学中一个醒目的字眼,女性对“他者”身份的认识象征着女性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本文就《倾城之恋》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两位主要女性人物:白流苏和萨宾娜,来分析她们对自我与“他者”的认识,从局部来观看女性世界观的变化。
-
存活于夹缝中的悲剧人生
-
作者:
王亮杰
黄德志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作为施蛰存的经典短篇小说,《春阳》给读者带来了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悲剧女性人物:婵阿姨。在她内心意识不断流动发展的过程中,在颓废——希望——失望的心理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悲剧性可以说无处不在。本文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细节特征进行说明与分析,指出在这样一个人物身上所上演的两种冲突:文化冲突与情感冲突。
-
试论苏青作品中的民俗因素
-
作者:
孙雅琼
毛海莹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青
《结婚十年》
民俗
-
描述:
苏青的作品以民俗描写见长,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结婚十年》中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服饰民俗、婚姻民俗、仪礼民俗等的分析鉴赏,论述苏青作品中的民俗对刻画女性人物形象、深化作品主题思想的作用。
-
领略英美女性文学之美
-
作者:
孙玉蓉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英美女性文学诞生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进入发展和繁荣时期,产生了众多著名的女性文学作家,她们在整个英美文坛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创作出很多广受好评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能够看出英美女性文学特有的闪光点。其中简·奥斯汀是英美女性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作品广为流传。另外,佐拉·尼尔·赫斯顿是著名的民俗研究学者,被称为“黑人妇女文学之母”。
-
昙花泡影匆匆去,莫唱蕉窗与芷衫
-
作者:
周宇佳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
描述:
有清一代女作家的诗词文集蔚为大观,而这个现象在钱塘地区更为突出。钱塘闺阁女性文学成就突出,研究者往往从这一创作整体来予以观照,对于个体的研究也是集中于少数几个名媛闺秀,更多的闺秀则鲜有提及。有感于此,本文旨在对道咸年间钱塘闺阁女词人汪淑娟的生平、词集作分析探究,并结合其丈夫金绳武所写的悼亡词、其友人为《评花仙馆词》的题词来了解汪淑娟昙花一现般的短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