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评女性的典范形象:贤妻良母
作者: 张斌   王凤华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新   典范形象   女子教育   富国富民   大邱庄   贤妻良母   家庭   女性形象   妇女观   理想的女性  
描述: 一部《渴望》使女性形象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男性呼唤着慧芳,而女性在为她掬一把同情的泪水时,更多感到的是困惑,更多引起的是内省,甚至发出了“刘慧芳,妇联工作的悲哀”的慨叹.在此,我们借刘慧芳这一形象引出贤妻良母问题,并试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对这个属于过去又试图超越过去,且一直追随着时代,几度引起纷争的女性形象作出我们的评判.
论贝蒂·弗里丹对弗洛伊德妇女观的批评
作者: 张晓玲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理论   阉割情结   社会环境   美国妇女   女权运动   层次优势   弗洛伊德   妇女观   女性形象   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贝蒂·弗里丹(Betty Fridan 1921——)是当代美国妇女运动之母。1963年,她的重要著作《女性的奥秘》问世,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本著作如同西蒙娜·德·波娃的《第二性》一样,已成为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经典著作。1995年,她不顾74岁高龄,亲赴北京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NGO论坛,再次引起世人注目。弗里丹在女权主义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其《女性的奥秘》一书奠定的。这本著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弗洛伊德妇女理论的猛烈批评。这一批评在当时对把弗洛伊德理论奉为《圣经》的美国理论界起到了震聋发聩的作用
众说纷纭话“选美”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身修养   指导思想   “美”   外在美   评判标准   内在美   组织者   社会文明的进步   女性形象   气质美  
描述: 选美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对此有人赞许,有人反对,有人忧虑,有人麻木……。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本刊编辑部与来自各个不同单位的我院社会工作管理系首届本科班的女学员进行了一次富有成效的座谈。现将座谈会上的一些看法摘登如下,以飨读者朋友们。
变化中的台湾妇女之展望(节译)
作者: Lung—LiLiao   Wei—YuanCheng   杨云英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被调查者   妇女问题   角色形象   台湾   女性角色   专题研讨会   自我形象   女性形象   妇女研究  
描述: 职业女性、妇女领袖及其妇女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1、职业女性 1981年台湾15岁以上的女性中近一半(42%)加入了劳动大军,预计1989年将增到47%。 对于今天的职业女性来说,如何调节来自家庭和工作
论《故事新编》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尹慧慧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话传说   女性意识   鲁迅  
描述: 鲁迅先生一生都十分关怀中国女性的解放以及前途道路问题,他的这一思想在《故事新编》中也有明显的体现。鲁迅重塑了历史中的女性形象,寄予了他对母亲、妻子、少女这三类人物的赞扬与批评。鲁迅塑造了他心目中的中国女性的形象,也指出了中国女性应该消除自身存在的某些劣根性。
浅议新形势下女工干部应具备的思想素质
作者: 逄淑华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整体素质   政治经济形势   思想素质   新形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自身素质   女工工作   女工干部   女性形象   社会主义精神  
描述: 我国女性占人口总数的一半。女性的素质如何,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影响极大,而女工干部的素质尤为重要。笔者以为,要使女工干部的自身素质能与飞速发展着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并卓有成效地完成提高女性整体素质的艰巨任务,首先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思想素质。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年文章总目录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实证研究   社会性别视角   女子高校   学院   中国妇女   女权主义   总目录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女大学生  
描述: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年文章总目录
女性"他者"地位在敦煌变文中的具体呈现
作者: 李梦圆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敦煌变文   女性  
描述: 敦煌变文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女性的"他者"地位在其中有具体的呈现。主要表现为: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为夫而活;女性身不由己的棋子命运,为国屈身;女性处于无力自救的弱势地位,依靠儿子;女性处于被看的永恒性围城,遭人议论。通过敦煌变文对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不难了解那一特定时期女性的生存状态,获得对当时社会两性关系的感悟,引发对女性问题的再思考。
《仁智传》与《辩通传》中的三类女性人物
作者: 梁克隆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慧   辩通传   仁智传   美德   神奇色彩  
描述: 《仁智传》与《辩通传》中的人物,或为具有安邦定国才能,且又不乏思辨头脑的"大"女子;或为具有远见卓识,学问、修养也难于企及的"高"女子;或为具有聪根慧眼,见微知著,未雨绸缪的"智"女子。他们胸怀宽广,深刻透辟,既有强烈的责任心,又执著于自己的理想追求。特别是其"博爱"与"利他"精神,更凸现了人文情怀。
张爱玲的女性主义声音和叙事策略——基于《霸王别姬》的研究
作者: 杨春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叙事策略   《霸王别姬》   女性声音  
描述: 张爱玲的《霸王别姬》虽是其早期作品,却在中国女性主义叙事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张爱玲在小说的故事层面采用"对抗式"方式发出女性独特的"声音",在话语层面则采用作者型叙述声音模式、全知叙述者叙述视角、女性人物主要视角、男性人物视角和女性人物视角对比,以及女性认知叙事视角等叙事策略,在话语层面为叙述声音建立了权威性,从而委婉含蓄但却清晰地发出了女性的声音。作者以女性视角对中国经典故事《霸王别姬》进行的新的塑造和建构,使得女主人公虞姬成为故事中的主角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 1 2 3 ... 5 6 7 ... 26 27 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