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445 条
-
中日女性社会地位的比较研究
-
作者:
于欣
来源:
哈尔滨理工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比较
变化
地位
日本女性
中国女性
-
描述:
女性社会地位是女性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性别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不仅仅涉及到女性自身的素质,又关系到男女社会权利平等等问题,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又是个综合性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婚姻等诸多方面。本文以中国和日本两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为研究对象,以比较的方式进行研究,以中日两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为开篇,分不同时期叙述古代、近代、现代的中日两国女性的社会地位,随即进行比较,又通过随后的两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原因及其影响,
-
浅析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及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刘利音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瑟琳
男主人公
永别了
康伯
女性身份
女性人物形象
女性角色
《老人与海》
布莱特
欧内斯特
武器
-
描述:
一、引言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集中表现了战后西方年轻人独特的心理状态。他在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给读者深刻印象的、在困境中不屈服不妥协的"硬汉"形象。这种硬汉精神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海明威作品中同样存在着大量的女性角色,这些性格各不相同的女性角色和通过这些角色所反映出来的女性意识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认真地分析海明威作品的女性意识和女性人物形象对深入理解海明威的作品和
-
女性与流动性:美国女性文学的现代性书写
-
作者:
刘英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动性
现代性
女性文学
-
描述:
流动性是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但现代性研究常常以男性流动性体验作为中心,而忽略了女性与流动性、现代性的关系。文章以美国现代化进程中流动性加速时期的美国女性文学为研究对象,以女性的流动性体验作为考察现代性的窗口,认为,美国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流动性叙事反映了现代性的性别差异,消解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现代性范式,为美国现代性书写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现代性的多元与复杂,参与了现代性的话语建构。
-
空间批评视野下《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王春龙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体空间
社会空间
空间批评
女性形象
-
描述:
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始终关注在美华裔的生存与文化身份问题,在小说创作中运用多元化的写作手法,流露出她对华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华人在异乡发展前景的担忧。《女勇士》讲述的是一位华裔女孩儿的成长经历,它
-
同时代女性的言说:林芙美子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研究
-
作者:
杨本明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体身份
男权秩序
女性话语权
女性主义思想
-
描述:
本课题是关于林芙美子文学中女性主义思想的研究。在日本近代史上,从明治末期到二战结束这半个世纪的时间既是东西文化发生激烈碰撞的时期,也是日本“近代自我”逐渐得以确立的时期。在这宏大的历史进程中,日本近代女性的自我觉醒尤其值得关注,她们僭越了性别秩序的规训、挣脱了男权束缚的枷锁、实现了对自我主体身份的认知。作为一位具有鲜明性别意识和特殊人生际遇的作家,林芙美子不可能忽略对这一宏大历史图景的检视,她的作品从诗人的自我找寻、都市女工的言说、战争未亡人的哀歌、女性形象之谱系四个角度对女性的身份进行了严肃而又深刻的探
-
英国 19 世纪女性文学创作中的童话策略研究
-
作者:
杨巧南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格魅力
雪莱
夏洛蒂·勃朗特
简·奥斯丁
文学创作
艾米莉·勃朗特
女性主体意识
玛丽
童话创作
安妮
-
描述:
一、女性文学创作与童话英国女性文学创作兴起于18世纪,到了19世纪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小说家,女性文学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简·奥斯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三姐妹,玛丽·雪莱等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被逐步认可,这些女性作家通过其作品显著地拓展女性主体意识,给女性以智力和性格魅力上的肯定和赞扬,同时传达出确立女性独立的人格
-
川端康成文学经典中的女性歧视刍议
-
作者:
陈辉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歧视
川端康成
女性
-
描述:
川端康城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其特殊的家庭境遇和爱情经历,促成他在文学创作中对女性形象塑造的特有重视,由此成功塑造出一个个令人哀婉的女性形象,但仔细研读其作品不难发现其歧视女性之一面。本文依据川端康成文学经典文本,挖掘其中的女性歧视因素,探究其成因,以求更全面解读川端康成本人及其文学经典。
-
《诗经》女性传统文化分析
-
作者:
杨帆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经
传统文化
女性
-
描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有许多作品都写到女性形象,都反映出积极的女性传统内涵,其中包含的自由爱情观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婚姻家庭观念(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在建设民主、和谐、团结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应该也必须弘扬这些优良的女性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
婚姻中的女性性别角色
-
作者:
李晓丽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
艾德娜
婚姻
珍妮
-
描述:
《觉醒》是19世纪美国女性作家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小说中是关于一个已婚白人妇女追求个人自由与价值的故事。而《他们眼望上苍》则是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作家左拉·尼尔·赫斯顿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塑造了一个经历过三次婚姻,却一直不放弃寻找自我,争取独立的黑人女性形象珍妮。
-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
-
作者:
魏家文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沈从文
文学理想
湘西女性
水性人格
-
描述:
在沈从文塑造的一系列湘西女性形象中,既有纯真活泼的少女,又有饱经生活磨难的妓女,其人性的善良与纯朴总是闪烁着别样的光辉,她们寄托了沈从文独特的人性理想和生命诗学。湘西女性"美丽"与"哀愁"并存的人生,不仅融入了沈从文个人的情感经历和审美理想,而且是其内心孤独和不被人理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