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2667 条
-
严歌苓小说的女性自我意识解读
-
作者:
汪静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存状态
女性文学
严歌苓
女性自我意识
-
描述:
本文试图对严歌苓小说女性自我意识的独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识的多种体现、独特的体现方式,以及有此体现和体现方式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达到对严歌苓小说女性自我意识的深度剖析,阐释其女性自我意识体现的广度、深度和体现方式上的独特性,由此揭示严歌苓小说的女性自我意识在华人女性文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地位及特殊意义。严歌苓小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独特表达补充并开拓了文学史上对中国女性在特定历史时期生存状态的研究,反映了当代华人女性乃至世界女性新的生存状态和面临的新问题,也对女性自身发展有一定积极意义。 本
-
《紫色》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自我身份的认同
-
作者:
王博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紫色》
觉醒
身份认同
-
描述:
<紫色>是荑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她完美地继承了前面黑人女性作家的传统,将笔下茜莉塑造成了受双重压迫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对茜莉成长历程的追溯,揭露了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对黑人女性如何重建自我的身份认同提供了途径.本文试分析作品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采展现这一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对于女性意识的完美阐释.
-
伍尔夫与“五四”作家的女性意识契合及关联
-
作者:
孙丹
来源:
林区教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女性意识
“五四”女作家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其作品中多以女性形象为主,通过叙事等手段反映了她强烈的女性意识。将伍尔夫的代表作与中国五四时期女作家代表及作品进行对比,找到了二者在女性意识上的相似体现。这种关联一方面来源于中西方女性相似的生存境遇,更重要的是伍尔夫作为著名作家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先驱对中国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
《紫色》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自我身份的认同
-
作者:
暂无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紫色》
觉醒
身份认同
-
描述:
《紫色》是美国黑人女性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她完美地继承了前面黑人女性作家的传统,将笔下茜莉塑造成了受双重压迫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对茜莉成长历程的追溯,揭露了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对黑人女性如何重建自我的身份认同提供了途径。本文试分析作品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来展现这一批判现实主义作品申对于女性意识的完美阐释。
-
日本女性主义文学发展简述
-
作者:
李先瑞
来源:
日语教育与日本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伸子
男性形象
真知子
一个女人
女性主义文学
宫本百合子
柳美里
女性主义思想
知识女性
人权运动
-
描述:
1.导论女性主义文学,顾名思义,指的是反映女性主义思想的文学。女性主义思想简言之就是争取妇女独立和解放的思想,或者说它是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明治维新后,人们受近代化及人权运动的影响,许多女性意识到时代的巨变,也逐渐找到了表达自我和全身心投入到现代生活的方式,女性文学得以复苏。其中
-
1898年~1918年中国妇女报刊的兴衰史
-
作者:
樊娜
来源:
人才资源开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新变法
妇女解放运动
发展历程
男女平等
妇女运动
辛亥革命时期
社会变革
女子报刊
妇女报刊
读者对象
-
描述:
妇女报刊是指由妇女自己创办、发行并以妇女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刊。1898年~1918年,从戊戌变法运动到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而妇女报刊自1898年诞生以来,就成为妇女
-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发展概述
-
作者:
孙俊豪
来源:
山花: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维多利亚时期
《圣经》
思想史
文学发展
女性问题
英国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一、女性文学的界定 自古以来,柏拉图、《圣经》、尼采都有对女性问题的研究或者作品中涉及对女性的看法。研究妇女思想史从来就是人类思想史发展的一部分。这显然不是真正意义的女性主义。
-
试论关汉卿杂剧中女性的反抗意识
-
作者:
王百涛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关汉卿
反抗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封建礼教几千年来桎梏、摧残着中国女性,而中国女性也一直在为寻求个性解放进行着不懈的抗争。到了元代,觉醒的女性敢于与封建礼教进行正面的不妥协地斗争;关汉卿是元代最伟大的戏曲家,他在戏剧中塑造的平民化的女性形象,非常真实、生动,受到了广泛赞誉。他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不仅仅只是单纯地悲悯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更多的则是重视她们的觉醒与觉醒后的斗争。这些女性虽然身处社会底层,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但是,她们敢于抗争,勇于追求个性解放、勇于斗争的壮举始终闪耀着熠熠光辉,具有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
浅析海明威矛盾的女性观
-
作者:
袁欣
来源:
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明威
女性形象
矛盾观
-
描述:
以例证的方法简要分析海明威对女性的既爱又恨的矛盾观点.首先概述了海明威笔下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及其特点,然后以海明威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其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例来分析海明威复杂的女性观,一方面,认为女性是男性的工具,男人的庇护所,是为男性服务的,温顺善良,完全依赖男人的女性就能够得到幸福;另一方面,又认为女人是男人的沙场,是男人展现"男子汉"气概的地方,是男人体现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但是这样的沙场同样也可能挫败男子汉的威严,威胁男人的地位,对有独立个性、不受传统约束的"新女性"虽有敌意,但也很欣赏.
-
读《红字》探求女性的爱情
-
作者:
龙兰云
陈可培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字》
反衬
爱情
女性
-
描述:
<红字>是美国杰出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它叙述了发生在17世纪北美殖民地的一个爱情悲剧.霍桑运用象征、对比、反衬及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通过对小说中女主人公女性形象截然不同的刻画来表达他对女性爱情的看法,流露出女性主义意识.充分认识和发掘爱情对于女人的意义,从而了解爱让海斯特身上的女人的秉赋复活,也是爱造就了一个完整的女性,自然人性的爱情让人性自由地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