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体”合一的李贺女性观——由诗歌中的女性世界读取
-
作者:
傅怡静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贺
女性观
理想载体
-
描述:
李贺诗歌中的女性形象颇为丰富,可从诗中建构的女性世界中去读取李贺的女性观。其女性观由三"体"合成,即感情共通之载体、情爱渴念之载体和理想生命之载体。女性成为他抒发复杂情感的理想载体,从中可以体察李贺对女性生命价值的一种认可。
-
中西女性作家心理及表征分析
-
作者:
张晓敏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征
趋同性
心理
-
描述:
本文从平行研究角度分析萧红与曼斯菲尔德创作中女性形象的异同。通过剖析中西方文化积淀、社会历史的异同,展示两位女性作家创作心理及表征的趋同性和差异并通过作品所表现的孤独感幻灭感和死亡感以及作家的女性意识,揭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痛苦与焦灼。
-
浅论《诗经·国风》中的水文化意象与女性情感表达
-
作者:
熊延柳
来源: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
《国风》
女性
-
描述:
《诗经·国风》成功塑造了较完整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的美好品格和自我意识,而这些多是通过水文化意象来表现的。本文试从活动环境、兴情之物、呐喊工具三个方面讨论水与女性个性展现的关系。
-
论丁玲延安时期小说对女性解放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
作者:
单元
来源: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延安小说
丁玲
女性解放
-
描述:
丁玲延安时期的小说创作 ,通过一系列不同阶层的女性形象塑造 ,思考了解放区女性的人生道路和妇女解放问题。这种思考 ,既延续了她早期形成的女性主义意识 ,又融入了她参加革命后对女性与社会革命关系的认识 ,视野有所拓展 ,审美兴奋点也由对女性个体的关注转向了对女性群体命运的探索。
-
从《水浒传》中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的形象塑造来谈施耐庵创作的矛盾心态
-
作者:
梁海
来源: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儒家思想
矛盾心态
阎婆惜
《水浒传》
市民意识
创作
潘金莲
潘巧云
-
描述:
在《水浒传》中施耐庵以充满矛盾的笔触精心打造了三位女性形象 :潘金莲、阎婆惜、潘巧云 ,从中不仅显示出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 ,而且依稀透出市民意识中要求尊重人性、要求人性解放的人文精神的光辉
-
论茅盾小说创作时代女性母题的成因
-
作者:
梁桂
来源: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茅盾小说
时代女性母题
成因
-
描述:
茅盾小说创作的母题是时代女性。茅盾从时代女性出发 ,在他的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时代女性形象系列 ,从而形成了茅盾小说独特的艺术世界。茅盾小说时代女性母题的形成主要是受茅盾深刻独特的生活体验、《红楼梦》的女性观和北欧神话等因素的影响。
-
《红楼梦》描述女性之探析
-
作者:
黎业田
来源:
中国人文科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红楼梦》
贾宝玉
自卑心理
女性形象
-
描述:
作者认为本文就《红楼梦》如何写女性进行了初浅的探讨,认为在贾宝玉意淫之下,《红楼梦》中女性是“闺阁良友”,是受喜爱和倾慕的对象,从而证实了在当时封建礼教及各种清规戒律之下,《红楼梦》的女性很难摆脱自卑、自抑及从众心理。
-
陈炜:从《血玲珑》说起
-
作者:
临川梦
来源:
电影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肢体语言
张爱玲
演艺圈
主持人
《花样年华》
中国命运
《青春之歌》
女性形象
电视剧
江青
-
描述:
陈炜:从《血玲珑》说起
-
尤小刚情怀:和感兴趣的事纠缠
-
作者:
杨沐
来源:
电影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生涯
《孝庄秘史》
尤小刚
理性思维
人文主义
电影导演
女性形象
历史风格
-
描述:
尤小刚不是一个乐于造势的导演。而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给了世人颇多的谈资,似乎是一种更招人待见的表达自我的方式:用作品说话,以变化赢得观众……而作为一名颇有建树的大导演,他又以一个男人的胸怀和埋头做事的生活态度书写着自己的精彩……随着《孝庄秘史》的迭宕起伏、荡气回肠,似乎他身上又凭加了一股气贯长虹的英雄豪气和柔美凄迷的儿女情长的神秘元素而引人联想。其貌不扬,予人亲和的尤小刚给了我一种沉稳自信的感受,而看似闲谈的采访中细心领会还是暗藏玄机。一个比较灵性,不迷信,凭兴趣做事的成功男士,一切的状态都体现在喜欢做的事情
-
大地之子的歌吟:田中禾小说论
-
作者:
刘永春
来源:
平顶山师专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田中禾
人性
乡土
民间
女性
-
描述:
田中禾的小说创作纵贯了新时期文学的各个时期,并以自己对女性形象的独特塑造,对人性的深入发掘和对乡土的真实再现实现着自己对民间书写的执着追求,他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大多以感人的母性为基质,而由此展开自己对乡村的追挽与复述;在人性的发掘过程方面,田中禾通过对乡村人物、乡村风俗、乡村谚语等的描写立体地展示了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重新构造了乡村生活的真实景致;在文本特色方面,他始终坚持有民间性的书写姿态和人性化的文化视角,并进行了多样化的形式探索。田中禾以自己边缘化的写作状态与追求为新时期小说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