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中央苏区妇女运动:兼论客家妇女地位变迁
作者: 刘国钰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观   中央苏区   妇女运动   客家妇女  
描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危机关头,妇女运动也进入低潮时期。随着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入农村,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妇女运动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变化。1929年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在赣闽粤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藉此也开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伟大实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中央苏区的妇女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妇女观的指导下对中国农村妇女解放的局部探索与实践,积
我国古代女子的形象分析
作者: 程诗博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代女性形象   形象与文化   形象分析  
描述: 女性的形象是社会和文明的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也是社会和文明发达程度的外在表现之一。本文既对我国古代女性"形象美"的评价标准的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社会意识对美的评价的影响,也对我国古代女性典型形象的形成的内在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其与我国古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进一步通过对妲己和崔莺莺、杜十娘等文学形象进行分析,探讨女性形象与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关联。研究发现,我国女性形象的树立与当时的女性社会地位有着密切关联。而女性形象的改变则集中反映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的思想意识的改变。
《千只鹤》中女性的“美”与“丑”
作者: 邹韵   来源: 外语教育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千只鹤》   “美”与“丑”   女性主义  
描述: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刻画了无数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被认为有着东方的端庄和美丽,而川端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也被赞誉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偏爱。本文从女性主义文论视角重读川端代表作《千只鹤》,分析了文本中女性的"美"与"丑",发现文本中建构的女性"美"的内涵是温顺的、被动的、官能的诱惑之美,而女性的"丑"则是一种命令式的、令人有压迫感的丑。笔者认为这种美与丑的内涵只是男权话语体系中表现出的一种男性审美。
论陈学昭早期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王俊虎   郑莹莹   来源: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学昭   男权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时代女性  
描述: 陈学昭作为中国女性解放的先驱,她初登文坛就表现出了对女性命运的极大关注。她早期的文学创作可以看做是"五四"时期觉醒女性的悲鸣,她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历为素材,塑造了众多在"五四"时代精神的感召下追求独立自由,但最终却陷入苦闷、彷徨,甚至无路可走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女性形象群体,以此来批判和嘲讽腐朽堕落的男权社会,解构男权婚恋神话,揭露黑暗的社会对女性的禁锢和戕害,将鲜明的女性独立意识融入到自己早期的文学创作,为在男权、族权、夫权、父权、神权等压迫蹂躏下的众多女性喊出了获取解放、独立、自由的心声。
解读林黛玉的女性自我主体意识
作者: 苏琦霞   来源: 科学时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女性自我主体意识   林黛玉  
描述: 男性作家能否塑造真实的女性形象是现代西方女性批评家质疑的一个问题,本文作者认为曹雪芹《红楼梦》笔下的林黛玉就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形象,她是一个有着强烈自我主体意识的女性,她的自我主体意识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她肯定女性自身价值,她不屑遵守封建古训,她敢于追求男女平等的精神恋爱。笔者通过对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自我主体意识的分析,认为男女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男性作家也能够塑造出真实的女性形象。
林语堂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岑佩妮   来源: 闽台文化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生态女性主义   林语堂   自然   女性  
描述: 林语堂先生在他的各种文体作品中都十分关注女性问题,有着自己独特的女性观和自然观,他于抗战期间着手进行英文小说《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的创作,又在之后二十多年里陆续创作了《唐人街》、《朱门》、《红牡丹》和《赖柏英》,塑造了一大批动荡时代背景下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角度出发来解读林语堂小说,尤其关注作品中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权制度、男权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初步探讨如何构建生态审美与生态理想,以达到尊重女性、尊重人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简·爱》的解读
作者: 李侠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主人公   《简·爱》   平等自由   心理成长   社会发展环境   夏洛蒂·勃朗特   女性主义视角   罗切斯特   爱情故事   男女主人公  
描述: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知名著作,她通过浓缩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加入自传性质的感触,展现出一个与命运坚持不懈作抗争的女子的故事。通过塑造女主人公简·爱和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的波折起伏的爱情故事,体现了一种敢于同命运和社会不平作斗争的坚强的人性。小说以女主人公简·爱为立足点,也突出了女性的坚持不懈对于整个社会和争取平等自由的权利的重要性。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我们可以很好地透析出《简·爱》对于女性形象的塑
女性主义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
作者: 张翼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汀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努力与挣扎,已成为现代文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研究潮流。谈到女性主义,不得不联想到众多相关文学作品,如《简·爱》、《法国中尉的女人》、《傲慢与偏见》等,其中最受人们喜爱的就是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作者简·奥斯汀在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一批生动的女性形象,揭示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现实,并通过她们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意识及美满和谐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首先对女性主义进行了理论界定,其次简要介绍了简·奥斯汀及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再次
华北抗日根据地乡村妇女形象的重塑
作者: 王微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形象   妇女运动   华北抗日根据地  
描述: 抗战伊始,中共在华北根据地领导的妇女运动试图通过建立妇女组织及一系列政策的贯彻与实施,塑造属于乡土社会的"新女性",鼓励她们走出家庭,加入到抗日大军中。但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革命颠覆传统,革命凌驾于惯习之上的情境,妇女运动不但使乡村两性关系紧张、家庭矛盾突出,更影响了抗战大局的稳定。于是,中共调整妇女运动的方向,不再一味地强调农妇走出家庭、颠覆传统的父权制家庭体系,而是借"立典推英"鼓励妇女参加生产,藉此塑造了鲜活的"新女性"群体。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反思
作者: 王澄霞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   王干   小女人散文   女性主义批评   反思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创作  
描述: 当代著名文艺批评家王干不止一次强调“我不是一个女性文学的研究者”?譹?訛,但是,在他的《话说“小女人散文”》《女人为什么写作》《花非花 人是人 小说是小说——与铁凝对话〈笨花〉》《盛世晚熟的一代》等有数的几篇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文论,却充分体现出王干对中国女性文学洞若观火。这些文论的亮点并非在于对女性写作的适度肯定,而在于对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症结的剖析一针见血切中肯綮,论从己出,讲求批评的原创性,语言鲜活,文本富有阅读亲和力,体现出王干学术批评的锐气和霸气。
< 1 2 3 ... 50 51 52 ... 243 244 2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