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论菲茨杰拉德的美国新潮女郎
作者: 蒋桂红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坛的主要代表作家,<了不起盖茨比>(1925)和<夜色温柔>(1934)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前者确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后者是他耗时9年才得以完成的力作.在文学发展史上,作家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家的思想倾向和审美理念,同时从女性形象的发展可以看出西方社会女性角色模式的转变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
羡慕与疑惑:德莱塞对消费主义的文学解读:以嘉莉妹妹形象的塑造为中心
作者: 韩小聪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嘉莉妹妹   欲望   消费主义   符号   双重身份  
描述: <嘉莉妹妹>创作于美国向消费主导型社会转型的时期,人们的行为和心理越来越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德莱塞通过嘉莉,这一在消费浪潮中沉浮的女性形象,揭示出消费主义笼罩下的社会特征及展现于其中的人际关系.本文以文本分析和文化批评相结合,分析体现在主人公身上及其所处环境中的消费主义的特征,探讨消费主义对德莱塞的影响及他对消费主义所持的态度.
丁玲左翼小说中的几位革命知识分子形象
作者: 肖常纬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自1930年创作<韦护>开始,丁玲创作了一些以革命+恋爱为题材的小说,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变得瘦削单薄,而男性形象变得丰满动人,男性成为了文本中的主角,她创作了一系列以韦护为代表的革命知识分子身份的男性形象,表达了以革命与恋爱相互矛盾为主题的思想内容.
恶之花罪之源:对卡门形象的新议
作者: 黄俏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梅里美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为后人留下了如<雅克团>、<高龙巴>、<卡门>等作品.电影<卡门>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卡门.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卡门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情欲,不受传统价值观念的束缚,将原始张力与邪恶之美的结合达到了完美的极致.本文试从法律的角度重新解读这个人物,分析她的恶与罪.
女性意识的觉醒:论《无名的裘德》中苏的形象
作者: 刘苹苹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无名的裘德》    
描述: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以成功的塑造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而著称.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描述了苏--一位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心路历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女性要求自由平等的呼声.苏的意义在于,她不是一个完全获得个性解放的女性,而是一个有着较强女性意识并为其奋斗过的女性.
远山近山
作者: 李曙光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设计工作室   西双版纳   父亲   生活   文学   电话   母亲   女性形象   男人   花儿  
描述: 惠儿四顾茫然,像一个迷失在深山中的旅人,孤独的体味着地老天荒的感觉。——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得从惠儿的初夜说起。
论张艺谋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美与悲
作者: 林承凤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中国电影二十余年的历史中,张艺谋以他持久的耐力和丰沛繁茂的想像力,导演出数量惊人的电影作品.他为观众奉献了<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英雄>、<十面埋伏>等大量脍炙人口的电影作品,奠定了他在现代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
狄更斯笔下童话模式中的女性天使与魔鬼
作者: 延辉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话模式   魔鬼   天使  
描述: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狄更斯笔下的三住女性人物,揭示这一独特的写作特点所具有的优势.这些天使和魔鬼的化身同时也彰显了童话模式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局限性.
由陶丽看托尔斯泰早期的妇女观
作者: 王永奇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丽   托尔斯泰   贤妻良母   妇女观  
描述: 陶丽是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一个女性人物形象,在其身上体现了托尔斯泰早期比较保守的妇女观.陶丽生活在新旧交替的时代,虽然也受到新思想的冲击,但主要固守着传统的道德观念;在对悲剧性的生活稍做反抗之后,就满足于贤妻良母的职责,但最终在奉献和牺牲中迷失了自我,在贤妻良母的职位上,度过了痛苦的一生.
女权运动召唤下的女权主义文学
作者: 曹苗   来源: 时代文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女权运动   女权主义文学  
描述: 一般认为,女权主义文论的诞生是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高潮的结果。随着女权运动和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任务逐渐清晰丰富,文学界开始发掘被埋没的或不公正地受到冷落的女作家以及她们的作品,对现有文学作品中的大量妇女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和鉴别,对关于作家作品的评论再评论,并从女性的观点进行创作,塑造新的女性人物形象。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新气象。一些妇女作家的作品被不公正的受到冷落或贬斥,对这类文学作品的再发掘、再认识,成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任务之一。
< 1 2 3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