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来源:山西大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56 条
-
女性主义“立场论”的哲学思考
-
作者:
李春晓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主体性
立场论
女性主义
认知方式
-
描述:
近年来,有关女性研究的理论在国内外都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女性主义的研究受世人的关注,自产生时起,各种视角和方法层出不穷,体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况。女性主义将性别差异作为其理论基础,着重研究男女两性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并以此来研究影响社会和文化的深层次因素,女性主义“立场论”更为重视这种差异。本文正是在学者们对女性主义立场论的研究基础上,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马克思主义女性解放思想,通过对女性主义立场论的解读,在充分搜集女性主义立场论研究资料的前提下,详细阐述其思想特征,
-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妇女运动中亚裔妇女和非裔妇女比较研究
-
作者:
张丹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亚裔妇女
非裔妇女
相似性
原因
美国妇女运动
差异性
-
描述:
近年来,美国少数族裔人口不断增长,逐渐改变了美国的人口结构。作为人口增长最快的两个少数族裔,亚裔和非裔在美国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而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亚裔妇女和非裔妇女在美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然而,这些妇女争取权利的过程非常漫长。作为少数族裔妇女,她们在白人主导的社会中争取自由和平等也变得更加艰难。更重要的是,她们还受到男性的歧视和压迫。即便是在女性内部,她们也因为处于下层阶级而不能得到公平的待遇。美国亚裔妇女和非裔妇女在妇女运动中展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旨在基于前人的研究之上,对20世纪6
-
抗战时期武乡妇女运动研究
-
作者:
张晓鸿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妇女运动
抗日时期
-
描述:
本文对抗战时期武乡妇女运动进行了研究。文章从翔实的历史资料入手,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对所掌握的历史资料经过精心选择、归纳和整理,用平缓朴实的语言介绍了抗日战争暴发之前武乡妇女的基本状况和中国共产党对武乡妇女运动的影响。文章重点介绍的是抗日战争期间武乡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妇女运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妇女组织从兴起到发展到强大的艰难历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的武乡妇女英勇奋斗,不怕牺牲,其发展从自发分散状态逐步走向自觉统一,在追求妇女自身解放的同时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和独立,并在斗争中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
-
女性·婚姻与革命:华北革命根据地女性婚姻与两性关系——以太行山区为中心的考察(1937-1949)
-
作者:
杜清娥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太行革命根据地
革命
婚姻
女性
-
描述:
整饬根据地政治生态、变革根据地社会习俗、动员根据地普通民众是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所做出的艰苦努力,亦是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向现代化转变的必由之路。从苏维埃时代起至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完成的1940年代末,中共为了生存和壮大自己,在不同历史时段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及其方针、政策对农村根据地进行过广泛的社会动员。通过提高家庭地位、改善婚姻关系、解除婚姻痛苦对妇女之发动,则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乡村社会地域特征明显,社会生态和风俗习惯迥异,故各地对妇女的社会动员之进程、特
-
华北及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女性模范的日常生活
-
作者:
王莹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女性模范
女性解放
-
描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及陕甘宁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女性解放的努力,通过立法建立起一系列保障女性权益的制度。在抗击日寇的过程中,被解放出来的女性,特别是女性模范这一特殊群体发挥了巨大作用。学术界对于抗日根据地的研究多集中于政治、经济领域,对妇女解放的研究多集中于妇女参政、历次妇女运动的梳理等方面,对抗日根据地的女性生活,特别是女性模范这一群体的研究寥寥无几。本文拟将华北及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女性模范的崛起、发展、成熟的脉络进行梳理,从其日常的生产、生活、思想动态切入,尽可能全方位地展现女性模范的生活常
-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妇女地位变化研究
-
作者:
张爱青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地位
抗战时期
晋察冀边区
-
描述:
本文对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妇女地位变化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六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论述:(一)在政治上,边区妇女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政议政人数的渐渐增加和关心国家大事意识的开始萌生,既动摇了视女子从政为“牝鸡司晨”的顽固看法,又促进了边区民主建设和性别平等的发展。(二)在经济上,边区妇女获得了与男子平等的经济权利和劳动机会,做了许多男性领域的工作,成为边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一方面逐渐改变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另一方面增强了女性经济自立能力。(三)在文化教育上,边区妇女有了与男性一
-
论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多维视角
-
作者:
刘莉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新时期
多维视角
-
描述:
新时期,当女性文学被明确作为一个批评对象进行批评时,其理论资源主要是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倡导者们也的确意在构建中国的女性主义。然而,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有它独特的背景:女权运动的历史文化前提;妇女文学资源的丰厚、女性作家和女权主义倡导者身份的统一;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理论背景。中西学术背景的差异,注定这一异域思想在本土的影响是有限的。事实上,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并没有单一朝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迈进。本文力图从对文学批评实践的实际研究出发,探讨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多维视角及其特征。论文的第一部分,是对
-
唐代宫廷女子教育研究
-
作者:
杨子敬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文学馆
女子
掖庭局
内教坊
宫廷教育
-
描述:
唐代处于中国封建时期的中间阶段,教育体系完善,大众的文化水平较高,在官学、私学教育发展的同时,宫廷中的女子教育也迅速兴起。唐朝宫廷女子人数众多,这个阶段的宫廷女子教育,继往开来,兼具传统与创新。本文主要围绕唐朝宫廷女子教育的史实,运用文献法等研究方法,从宫廷女子受教育状况入手,分别对宫廷女子受教育的机构、内容、方式、特点进行研究。因为宫廷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还抽取了宫廷女子教育的代表上官婉儿,对其进行个案分析。宫廷女子受教育的原因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职责的必要、社会教化的要求和内在的动力。唐朝宫廷女
-
1980年代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研究
-
作者:
杨淑荣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
女性意识
新女性主义文学
-
描述:
1980年代的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在台湾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最主要的是因为它所倡导和宣扬的新女性主义在女性解放层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为女性描绘出一方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本文以1980年代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创作潮流中所出现的小说为研究内容,以主要作家的代表作为研究对象,对小说文本中所呈现的时代、人物、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出此次创作潮流在主题内涵、人物形象塑造上所体现出来的一些共同特征。本文主体部分有三章。第一章梳理了台湾女性文学从光复前到1980年代的发展流变。1949年之前
-
中西文化冲突下的身份探寻——谭恩美小说论
-
作者:
王婧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探寻
中西冲突
谭恩美
-
描述:
身份对每个人来说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期望对自我身份有准确的认识和定位。华裔作为美国社会的少数族裔,长期处于美国主流文化的边缘。受到种族和性别双重歧视的美国华裔妇女更是被迫成为沉默的群体,难以发出自己的声音。面对西方媒体对华裔妇女的妖魔化,华裔妇女并没有消极逃避,而是选择用文字来重塑华裔女性的美好形象,颠覆固有思维,以笔为戈构建全新身份。本文以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灶神之妻》和《接骨师之女》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对早期华裔女作家黄玉雪、汤亭亭创作历程的回顾和代表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