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笔下“新潮女郎”形象研究
作者: 陈娅娇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菲茨杰拉德   父权文化   新潮女郎   女性主义  
描述: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二十世纪初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爵士时代的杰出代言人”、优秀的“编年史家”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以其独特的视角、精湛的技艺塑造了一批美国新潮女郎,为世界女性画廊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本文将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重新审视菲茨杰拉德的两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对其中的新潮女郎形象作具体的分析,发现其构成了一个从强势的传统父权文化的逐渐衰退到女性文化崛起的隐喻。论文包括引言,正文的四个章节及结论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作者和他的作品以及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
清代文言小说中的婢女形象研究
作者: 李婷婷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言小说   贞节观念   清代文学   婢女   伦理道德   艺术功能  
描述: 自唐代传奇始,婢女这一人物形象就在文学作品中被大量抒写,并且为后世婢女形象的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清一代,文言小说创作蔚为大观,出现了许多颇具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文言小说作品集,其作品里所描写的婢女形象也逐渐成熟和丰满起来。清代处在封建社会晚期,封建集权统治经过鼎盛而后衰落,奴婢制度在这种盛衰浮沉之际空前强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婢女作为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其形象本身必然也出现了一系列时代特点。与清之前代相比,清代婢女不仅在数量上超越,就其作用,有的也跳脱出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贯穿全文线索等传统模式,甚
宽容之心漫漫,恕人之路迢迢:尤金·奥尼尔的创伤记忆与女性观之嬗变
作者: 袁龙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伤记忆   尤金·奥尼尔   女性观之嬗变  
描述: :母亲、妻子、女儿。有批评家认为奥尼尔具有“厌症”,其笔下的女性“不是幼稚简单便是飞扬跋扈”。但笔者认为,这只是对奥尼尔戏剧中女性形象肤浅评论,并没有抓住实质。他深刻地理解女性的痛苦与不幸,并在剧作中
小天地与大世界:当代澳大利亚女权主义小说研究
作者: 黄洁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族神话   澳大利亚女权主义小说   “反文化”   民族主义历史   激进女权主义反思  
描述: 当代澳大利亚女权主义小说的兴起,是在女权主义第二次浪潮影响下出现、与女权主义文学文化批评活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一个显著的文学现象。该小说类别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出现,八十年代达到高潮。二十世纪女权主义小说方面的突出成就,不仅代表了当代澳大利亚妇女文学的精华,还使整个澳大利亚文坛的面貌为之一新。尽管当代澳大利亚女权主义小说成就斐然,但纵观其国内的研究成果却可以发现,批评界至今缺乏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的女权主义小说发展脉络的清晰梳理,也没有明确指出女权主义小说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突出特征。因此,本论文结合四
新闻报道中女性的"刻板印象"与话语困境:两类新闻报道中女性的"刻板印象"与话语困境
作者: 毛力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学   女性形象   反腐败报道   话语困境  
描述: 本文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上,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研究方法,对反腐败报道和娱 乐新闻中的女性文本进行了文本细读,以此探究在类似女性受到异常关注的新闻报道 领域,女性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以及以什么样的方式在言说和被言说.研究发现, 在这些新闻文本中,女性们的高频度出现只是一种"虚假繁荣"的景象,而事实上在 男性话语霸权下,女性在媒体中并没有赢得更高的地位和话语的权力,女性更多地仍 是处在被塑造和被言说的境地:女性的形象被塑造成单调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s), 男性话语体系从男性的意愿出发对女性进行强加
现代期刊中的女性形象广告研究
作者: 陆频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告   意识形态   阶级   现代期刊   女性形象  
描述: 广告除了具有商业性外,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人们社会生活方面的变迁及其价值观念。广告作为文化空间的符号系统之一还记录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和这种变化的文化意义,与此同时,广告通过符号意义的生产,进行着意识形态的输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引导着人们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本文运用媒介研究观察媒介的三个视角——文本、媒体机构和受众来分析现代期刊中的女性形象广告,来探究民国时期上海各阶层女性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与解放状况。
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的“他者”女性
作者: 焦沈军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父权制传统   女权主义   新历史主义  
描述: 。其中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大多也是坡注定要死或已亡故的母亲或妻子,在其作品中发挥着特殊的叙事功能。这反映出爱伦·坡对
刘思谦、戴锦华女性主义批评比较研究
作者: 曹小伟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刘思谦   女性主义批评   比较研究   戴锦华  
描述: 刘思谦、戴锦华作为分别出生于20世纪30、50年代,并各自活动于河南、北京的两代批评家,在各自时代都起到了引导女性主义批评的作用,沿着她们的批评路径可以窥探出女性主义批评的发展轨迹。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对她们的女性主义批评进行归纳、比较,第一章主要是对她们理论接受、运用情况的不同进行展现,从而看出她们对女性主义、女性文学及“姐妹情谊”的不同见解及缘由,同时给出笔者的观点。第二章则从她们对两性关系的不同态度及主导思想的不同入手,呈现她们不同的女性主义批评路径,尤其对批评过程中刘思谦的女性人文主义思想,戴锦华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
作者: 于东晔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女性写作  
描述: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文化派生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翻译介绍到中国。此时中国女性的性别意识正从“男女都一样”的政治话语遮蔽下苏醒,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提供的批判男权秩序及文化的立场和方法,正与这种苏醒相契和,因而对中国的女性书写产生了极大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对中国女性书写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对批评的影响和对创作的影响。在批评影响中,由于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自身的开放性,以及八十年代中国的思潮流派热、方法论热,体现出丰富性和多样性。本论文采用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所提出的
海明威笔下的女性世界
作者: 范能维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人物创作   新女性   海明威   女性形象  
描述: 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一九五四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美国文学历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简约有力的散文语言和深沉含蓄的艺术风格赋予他的作品以鲜明的个性特征。他是美国文学文风和文学语言的革命家。他的创作风格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作家。海明威不仅开创了典型的海明威式的文风,也创造了海明威式的英雄。海明威的作品着重描写了人们如何面对残酷无情的世界。面对逆境的坚忍,重压之下依旧保持的优雅风度是他一贯的主题。因此,海明威经常被评论家们定义为一名描写男性气概的作家。很多评论家甚至宣称:海明威不会塑
< 1 2 3 4 5 6 ... 10 11 12
Rss订阅